简介
原称东山水利灌溉工程。在四川省中 部。总干渠进水口位于郫县安靖乡府河上。进水闸设计 引水流量100立方米/秒。总干渠过水能力80立方米/ 秒。渠道向东南伸展,穿越宝成铁路,经成都市郊,过成 渝铁路、成昆铁路。曲折沿岷、沱江分水岭,到双流县罗 家河坝止。总干渠全长110公里,支渠近700公里。
1956年3月4日,第一期工程开工,3月31日完工, 仅用28天时间,共完成总干渠开挖13.6公里;北干渠 35.6公里;一支渠13.4公里。控灌面积10万余亩。 1956年10月,第二期工程动工,到1957年4月底完工, 完成总干渠延伸22.4公里;干渠53.4公里;支渠5条, 总长87.8公里,灌慨面积扩大到35万亩。1958年2月 至1958年5月,第三期工程完工,主要完成南干渠延伸 49.7公里:支渠3条;总长68.2公里,扩大灌溉面积14.2 万亩。1959年底,第四期工程开工,1960年2月停建, 1966年2月复工,继续新开总干渠12.8公里,使总干渠 全长达到54.8公里。南干渠伸展到眉山市土地场倒虹 管止,渠长77.6公里,支渠9条,总长达375.8公里,于 70年12月完工。灌溉面积又增加40万亩。东山水利灌 溉工程第1~4期总灌溉面积达到102万亩。1970年10 月1日,第五期工程开工,1978年完成所属配套工程,即 干渠、支渠全长464.5公里、渡槽177座,长18公里,隧 洞138条,长达25公里和节制闸、泄洪闸等。1970年2 月,第六期工程开工,到1980年基本完成。共完成干渠 118.34公里,支渠17条,总长215.77公里和渡槽,隧洞 等。
东风渠,是四川省中部大型水利灌溉工程,总干渠长 达110公里,干渠、支渠、斗渠总长650.99公里,灌溉面 积达100余万亩。《四川省水利志》载:“东山引水灌溉工 程始建于1956年春,1966年改称东风渠,是自都江堰内 江系统向府河引水的大型灌溉工程,为建国后向平原区 南部延伸,进入丘陵区的新建引水渠系。工程共分6期 建设。第一至四期干渠沿成都平原西南缘行进,第五期 在仁寿县穿越龙泉山,引蓄结合。第六期干渠则在简阳 穿越龙泉山,引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