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

《易经》人文生态观

2022-10-13

The Humanistic Ecological View of the Book of Changes

简介

《周易》简称《易》,又称《易经》。儒家 尊为群经之首,玄学、道教奉为三玄之一。“人文” 一词来自 《易经》贲卦。贲的意义是象征文明, 所谓 “文明为止,人文也”。又因为人文与天文 不能分离,故贲卦又引申说: “观乎天文,以察 时变;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看天文在于观 察时令的变化,看人文的重要性在于教化天下之 人。与天文人文相应的还有地文,那就是水文。 水文有自然秩序,人类赖以生存,故不能破坏水 文。关于地球生态系统,在《易经·系辞》中有 论: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 风雷相薄,水火不 相射。” 这里的地就是我们所居的地球,这里的 天可以看作是地球所在的空间,天与地各有定位; 地面上的山脉水系是一气相通的; 大气层的风雨 雷电是相互作用的,水与火是互不相干的。为教 育人类认识这个有序化的自然环境,《易经》指 出中国人文哲学与自然哲学相贯通的基本精神, 即 “立天之道曰阳与阴,立地之道曰柔与刚; 立 人之道曰仁与义”。可以看出,《易经》将人文 与生态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实际上不外阴阳两仪: 就性质来说,仁与柔属阴; 义与刚属阳。所谓恻 隐之心、见义勇为也可以说是人性在阴阳两方面 的体现。人类社会如果能够发扬仁义这样的大德, 就能够爱护天地所演化出的自然生态环境,合理 而有效地利用自然能量: 合理表示正向利用,有 效意味最佳利用。

拓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