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我国秦汉及曹魏时期刑徒名称之一。男为鬼薪,女为白粲。刑徒中仅次于城旦者。其刑名缘起,与其所服劳役性质及方式有关。应劭曰:“取薪宗庙为鬼薪,……皆三岁刑也。”(《汉书·惠帝纪》注引)卫宏《汉旧仪》:“鬼薪者,男当为祠祀鬼神伐山之蒸薪也,皆坐二岁。”但从《睡虎地秦墓竹简》看,秦代的鬼薪不只是入山采薪,还须与城旦者一起做重体力劳动,穿囚衣,戴刑具。《司空》律:“鬼薪白粲、群下吏毋耐者,人奴妾居赀赎债于城旦,皆赤其衣,枸椟樏杖,将司之;其或亡之,有罪。”出土的秦代兵器中,有“工鬼薪”的记载,说明鬼薪还有从事手工业劳动者。鬼薪是主刑,常附加肉刑等附加刑,如刑为鬼薪、耐为鬼薪、鬼薪鋈足等。鬼薪的刑期,现有二说。一说因袭汉、魏人的解释,以为秦朝的鬼薪为四岁刑,汉改为三岁刑。一说以为,秦律中鬼薪是无期徒,直至汉文帝十三年(前167年)改制始成有期徒刑。此后,鬼薪之名逐渐消失,而其劳役年数则保留下来,变成典型的“徒某年”的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