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道德教育的内容之一。集体指拥有一定组织机构,具有一定目的和行动的人的集合体。集体主义是一切以集体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思想体系。它是无产阶级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培养起来的品质,既继承吸收了历史上的优良传统和积极因素,又高于历史上任何一种类型的道德原则。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根本点在于基于经济上生产资料公有制,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根本一致;政治上没有无产阶级的解放就不可能有个人的彻底解放,而单个人不可能根本改善社会条件这样一些无可争辩的事实,辩证统一地解决个人和集体、个人和社会或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基本内容是兼顾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长远利益和暂时利益;一般说来,在二者发生矛盾时,后者服从前者。集体主义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自觉地认识到社会集体利益的优先地位,自愿地为社会利益牺牲个人利益。关心集体,热爱集体,自觉地维护集体利益,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教育内容包括:衷心拥护党的领导,维护党的荣誉;关心祖国前途,坚持爱国主义和崇高的民族气节;热爱人民,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关心他人,团结友爱;把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当作自己的志愿,把艰苦奋斗,多做贡献看成最大的幸福;以及艰苦朴素、克己奉公的工作作风。集体主义要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对青少年,要培养热爱班集体、珍视集体荣誉,自觉维护集体利益和严格遵守集体纪律的品德。对社会成员,要有目的、有组织地施加影响,通过文艺、书刊、讲授和公益服务活动等形式进行。坚持集体主义,反对利己主义。集体主义与个人的发展并不矛盾,个人发展需要有维持正常生活和工作的物质文化条件,这些正当的利益要求是在满足共同利益的共同活动中实现的,没有这个前提,个人的全面发展是不可能的,所以每个人在关心个人利益的同时,不仅对自己私人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负责,而且要对大多数人和集体的利益负责,归根到底要对社会的命运负责,考虑行为的社会效益。另一方面,集体的存在和发展又必须依靠每个人的努力,鼓励人们创造更多的财富以推动社会前进。利己主义的核心是个人利益高于集体利益,为达到个人目的,经济上以金钱作为衡量是非的砝码,政治上否定党纪国法。利己主义是私有制的产物,即使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也存在着严重的消极作用。区别个人利益和利己主义,建立健全的个人利益原则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