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百科

配电装置

2022-10-08

switchgear arrangment

简介

在发电厂和变电所中,由各种电气设备组合而成的进行电力传输和再分配的电气设施。在配电装置中,通常装设有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开关、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避雷器、耦合电容器、阻波器和绝缘子等电气设备,它们按照电气主接线的要求,通过母线和连接线相互连接,可布置成多种型式,并可放置在屋外、屋内、金属柜或内部充以SF6气体的全封闭金属外壳中。

布置型式 10~500 kV配电装置的布置型式有:①屋外布置有低型、中型、半高型和高型等;②屋内布置有单层、两层和三层等;③装配在金属柜内的成套配电装置和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可以布置在屋外或屋内。配电装置的布置型式按当地的环境条件、地形地貌、设备型式、电气总体布置和进线出线方式等因素择优确定。通常10 kV配电装置采用屋内布置,而且多数采用成套配电装置。35 kV配电装置、污秽较严重地区或市区内的110 kV配电装置通常也采用屋内布置,在这些条件下有时220 kV配电装置也采用屋内布置。在大城市中心地区或环境条件十分恶劣的地区,110 kV和220 kV配电装置有时采用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在要求节约用地和少占农田的地区,110kV配电装置通常采用半高型布置,220 kV配电装置则通常采用高型布置。在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及以上的地区和土地贫瘠的地区,110 kV和220 kV配电装置则采用屋外中型布置。330~500kV配电装置通常采用屋外中型布置,少数采用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电气设备全部落地布置、在它周围加设围栏的屋外低型布置很少采用,有时只有个别电气设备采用低型布置。

配电装置在电气总体布置中的位置应符合发电厂和变电所的规划以及布置的整体协调,符合进线出线方向和线路走廊的要求,尽量避免线路架空线交叉。

布置要求 配电装置中电气设备之间有足够的电气安全净距,以保证运行人员和电气设备在一定的风速作用下能经受住雷电过电压、操作过电压和工频过电压。电气设备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在短路电流作用下,其动稳定和热稳定不致受到破坏。在布置上有防火、防爆和蓄油、排油措施。电气设备具有一定的防冻、防风、防潮、抗震和耐污秽性能。控制配电装置中的噪声和电晕无线电干扰水平,以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在布置上有足够的空间和清晰度,以便于安装、检修和巡视维护。在总体布置上便于配电装置的分期过渡、扩建发展、并有利于节约用地、节省材料和降低工程造价等。在电气设备之间设置闭锁装置,以防止发生带负荷开合隔离开关、断路器带接地合闸、带电挂接地线、误开合断路器、误入屋内带电间隔等电气误操作事故。此外,配电装置内部应布置必要的设备运输道路,各级电压的配电装置之间布置环形道路,将配电装置分隔开。

特殊地区的布置要求 在地震区,降低电气设备的安装高度,加固设备的支架和基础,用软母线连接而不采用硬母线连接,用屋外配电装置而不用屋内配电装置等。在高海拔地区,加强电气设备的外绝缘,增大电气安全净距,采用性能良好的避雷器等。在污秽地区,增大外绝缘的爬电比距,远离污秽源,加强停电清扫或带电水冲洗,采用防污涂料,采用屋内配电装置布置或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等。

发展概况 随着输电电压的提高,配电装置的电压也在提高。1952年瑞典最早建成了380 kV配电装置,1959年苏联建成了500 kV配电装置,1965年加拿大建成735 kV配电装置。中国于1972年在西北地区建成了330 kV配电装置,1981年在华中地区建成了500 kV配电装置。各国在35 kV及以下的配电装置中,均有由装配式向成套式配电装置的发展趋向。在城市远郊区和农村电网的10kV配电装置趋向于柱上布置型式,断路器及智能控制通信箱都安装在柱上,由10 kV配网自动化系统的中心站自动远方控制。在110kV配电装置向紧凑型、模块化、空气绝缘的组合电器发展。此外,在220 kV及以上配电装置中,除了大量采用常规布置的六氟化硫断路器之外,SF6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的采用也迅速地增加,并开始采用户外插接式、智能型超高压组合电器。

拓展资料

高压配电装置  配电装置改造  配电装置室  低压配电装置  真空配电装置  室内配电装置  中央配电装置  室外配电装置  户外配电装置  配电装置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