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亦称“平价”。是一国本位货币依法确定所含货币金属的数量。如中国1914年的《国币条例》中规定,每圆含纯银库平6钱4分8厘(合23.977克白银);美元含金量在1973年10月18日宣布为0.736662克黄金;英镑含金量1967年公布为2.13281克黄金。货币含金量是金属货币流通时期形成的,当时的铸币均由一定数量的货币金属铸成。尽管金属货币流通的后期出现了可以兑现的信用货币,如银行券,持币人依然可以按照规定的含金量将信用货币兑换成货币金属或者铸币。因此,可兑现信用货币实质上是金属货币的代表符号。进入20世纪30年代后,随金本位制的彻底崩溃,信用货币由可兑现转变为不可兑现,许多国家使用的信用货币含金量便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了。
货币含金量并非一成不变,国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如英镑含金量在1946年12月时为3.58134克黄金,1949年9月为2.48828克黄金。美元含金量1934年1月以前为1.50466克黄金,1934年1月改为0.888671克黄金。规定货币含金量的意义是:①统一货币铸造标准,方便货币流通。②确定信用货币兑换货币金属的兑换标准。③确定外汇平价。外汇平价即按照两国本位货币所含同种货币金属量来确定两国货币比价。如1美元的含金量为0.73662克黄金,1英镑的含金量为2.13281克黄金,则外汇平价为1英镑=2.895235美元。金本位制的崩溃使规定货币含金量失去了前两项意义,而最后一项意义也随70年代初浮动汇率制取代固定汇率制而消失。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本位货币不规定含金量,规定含金量者也无实际意义,仅仅是反映历史的遗迹。中国的人民币从发行之日起就未宣布法定含金量。人民币与外币的汇价也不存在外汇平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