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anhua Hydropower Station
简介
位于中国黑龙江省海林市木兰集村下游2km处的牡丹江干流上,为该省最大的水电站。工程以发电为主,并兼有防洪、灌溉等综合效益。电站装机容量550MW,多年平均年发电量7.97亿kW·h。本工程1992年11月开工,1994年10月截流,1996年12月首台机组发电,1998年9月全部4台机组投产发电。
水库总库容41.8亿m3,为不完全多年调节水库。水库正常蓄水位218.0 m,死水位203.0 m,五十年一遇设计洪水位220.58 m,可能最大洪水校核水位为225.41 m。
枢纽区地形地质 坝址位于河弯段的不对称“U”型谷,右岸陡峻,左岸为漫滩和Ⅱ、Ⅲ级阶地,河床冲积层很浅。枢纽区主要岩性为下元古界混合花岗岩及闪长岩、正长斑岩、花岗斑岩岩脉。主要断层F1横贯左岸二坝上下游,破碎带宽108 m。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大坝按7度设防。坝址区处严寒地区,多年平均气温3.2℃,极端最低气温-45.2℃,结冰期为5个月。
枢纽布置 电站枢纽建筑物由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黏土心墙堆石坝(二坝)、右岸开敞式溢洪道、右岸塔式进水口、输水隧洞、调压井、高压管道和地面厂房等组成,见图。
莲花水电站枢纽布置平面图
拦河坝由大坝和二坝组成。
大坝位于主河床,坝型为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71.8 m,坝顶长度902.0 m,坝顶宽度8.0 m,面板总面积75400 m2,大坝上下游边坡1:1.4。坝基础铺有2.0 m厚的排水层。坝体填筑量390万m3。筑坝堆石料为混合花岗岩,其强风化下部至微新岩体的湿抗压强度为51.0~150 MPa。
混凝土面板厚0.3~0.5 m。混凝土趾板宽度和厚度自上而下分别为4.0 m、0.5 m和6.0 m、0.6 m。周边缝设3道止水,即底部F型铜片,中部为橡胶止水带,顶部为SR-3嵌缝材料。垂直缝的顶部和底部共设两道止水。趾板基础进行了固结灌浆和帷幕灌浆。
二坝(副坝)位于左岸条形山脊的垭口处。黏土心墙堆石坝最大坝高47.2 m,坝顶长度332 m,坝顶宽8.0 m,上下游坝坡均为1:2.0、1:2.25,黏土心墙顶宽4.0 m,上、下游坡比1:0.2,黏土心墙的土料为左岸的黏土和粉质黏土,渗透系数1.7×10-8cm/s、设计干密度1.62 kg/cm3、坝壳料为溢洪道开挖强风化混合花岗岩和部分砂砾石料。
开敞式溢洪道位于右岸的山体垭口处,溢流前沿总长度130 m,溢洪道由溢流堰、泄槽和挑流鼻坎组成,全长990 m。溢洪道最大泄量18570 m3/s,共7孔设有16 m×13.4 m弧形工作门和平板检修门。
引水发电系统位于右岸,采用引水隧洞接地面厂房布置型式。
引水隧洞进口位于右岸大坝上游200 m的陡崖处。两条引水隧洞均采用岸塔式进水口,进水塔高62.5 m,进水口前沿设有4扇6 m×33 m活动拦污栅,每个进水口设计流量662 m3/s,设有两扇6m×14m平板检修门及固定式卷扬启闭机。两条引水隧洞均为圆型钢筋混凝土衬砌断面,隧洞埋深70~160 m,内径13.7 m,1号和2号引水隧洞分别长620.54 m和493.98 m。引水隧洞末端均设有一座阻抗式调压井。调压井高94.02 m,横断面为复式双圆弧型。
4条压力管道从井后接出,压力管道直径为8.4m,每条长140 m,压力管道埋深一般为50~80 m,采用钢板衬砌。
岸边地面厂房由主厂房、副厂房、变电站和开关站组成。主厂房尺寸为162.5 m×29 m×55.98 m(长×宽×高)。安装4台137.5 MW的水轮发电机组,发电机层与地面齐平。4台主变压器布置在厂后平台。开关站布置在厂房左侧,中控室布置在再厂左侧安装间和开关站之间。
设计及建设单位 东北勘测设计研究院设计,建设和运行单位为黑龙江省水电建设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