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文字学术语。汉字的一种书体的名称。“草”是草率、粗糙的意思,“草书”就是写得潦草的书体。草书由书写草率的隶书俗体演化而来,大致形成于汉元帝时代。草书采用省略字形构件、省并笔画、仅取轮廓、改变笔法等方法,对隶书进行改造,比隶书更易书写。但草书字形过于简单,不同的字常易混淆,有些甚至难以辨认,所以没能取代隶书成为主要书体。早期的草书字形方正,连笔不太多,字与字也不相连,比后代的草书较为规整,被称作“章草”,即较有章法规则的草书。从汉末开始,草书脱去了章草保留的隶书痕迹,偏旁相互假借,上下笔势牵连,一笔而成,发展成为“今草”,即今天一般所称的草书。到唐代,今草写得更加放纵,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繁多,成为“狂草”。狂草字形难以辨识,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目的的艺术创作。草书中的一些字形被今天的简化字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