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全名《敕修百丈清规》,八卷(或作上下二卷),中国佛教禅宗僧侣生活规范与丛林制度的典籍,元代德辉撰,成书于公元1282年(元世祖至元十九年)。
德辉,生卒年不详,东阳(今山东益都一带)人,元代禅僧。嗣法于晦岩熙禅师,住南昌府新吴(在今江西奉新县)百丈山大智寿圣寺。当时,百丈怀海禅师制订的《古清规》散佚久已,天下禅林无所适从,而德辉所居的百丈祖庭仍然规矩严谨,成为禅林中的模范,元世祖遂敕命德辉编撰《丛林清规》,至元武宗至大(1308—1311)年间颁行天下,丛林中称之为《百丈清规》。
本书八卷共包括九章,详细叙述禅宗丛林中有关各种仪式、日常生活、职事分工、法物器用等各方面的制度规范。其中《祝釐章》和《报恩章》(第一卷)是有关为皇帝祝福祈祷仪式的各种规定;《报本章》和《尊祖章》(第二卷)是有关佛诞生、成道、涅槃以及禅宗祖师忌日的纪念仪式的规定;《住持章》(第三卷)是有关禅林住持(禅林寺院中的主持僧)事宜的各种规定;《两序章》(第四卷)是有关禅林寺院中各种分工设职的规定;《大众章》(第五、六卷)是有关禅林寺院中僧众受戒、护戒、坐禅、坐参、请益、普请等诸事宜的各种规定;《节腊章》(第七卷)是有关禅林僧众夏日安居等随季节变化举行的各种活动的规定;《法器章》是有关禅林中所用钟、板、木鱼等宗教器物的规定。
本书的最早前身是唐代怀海所作的《禅门规式》。怀海,生于公元720年(唐玄宗开元八年),卒于公元814年(唐宪宗元和九年),福州(即今福建福州一带)人,唐代禅宗高僧。马祖道一禅师的弟子,住洪州新吴(今江西奉新县)大雄山。因其居处岩峦峻极,故号之“百丈禅师。”怀海见于禅宗一向住于律寺,于说法住持未合规度,乃折衷大小乘戒律,制订了一套适合禅宗情况的《禅门规式》。其中规定禅宗应“别立禅居”,亦即不住律寺而另建丛林;以年高德望者为化主,号为“长老”,住于方丈;“不立佛殿,唯树法堂”,以表示亲承佛祖传授,当代最为尊贵;参学僧众无论高下与多少,一律在僧堂中居住,依年龄安排位次;僧堂中“设长连床,施椸架,挂搭道具”;卧必斜枕床唇,向右侧卧,以解消坐禅的疲劳并保持行住坐卧的“威仪”;“除入室请益,任学者勤怠;或上或下,不拘常准”;僧众“朝参夕聚,长老上堂升坐,主事结众雅立侧聆,宾主问难,激扬宗要”,以表示大家“依法而住”;“斋粥随宜,二时均遍”,“务于节俭”,表示“法食双运”;“行普请法”,要求“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表示“上下均力”;分工设职,“置十务谓之寮舍,每用首领一人管多人营事”,以使各司其局;对于违反规定者,加以责罚并“摈合出院”。百丈禅师所制订的这些禅宗丛林生活的规范制度,就是最早的“百丈清规”,后人称之为《古清规》。这些规范制度体现了尊老敬长、平等相待、勤俭节约、自食其力、农禅并重以及不拜偶像而自主自信的精神,它使禅宗的规范制度更为中国化,同时也更为适应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传统,从而对禅宗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百丈禅师的古清规早已散佚,现在只能根据其他文献资料知其概要。宋元时代,曾出现多种禅林清规,如宗《禅苑清规》(又名《崇宁清规》)、宗寿《入众日用清规》、惟勉《丛林校定清规总要》(又名《咸淳清规》、戈咸《禅林备用清规》(又名《至大清规》等。德辉所编订的《敕修百丈清规》与怀海《古清规》的内容已有很大不同,但经官方颁行全国之后,为天下禅林所一致遵循,因而它在禅林中影响广远,其中规定的许多禅林规式一直延续至今。本书收在《大正藏》第四七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