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百科

犯罪类型

2022-10-03

英文

classification of crimes

简介

根据各种犯罪的性质、特征、所侵害的客体及其社会危害程度,按照一定的原则或标准,对它们所作的不同类型的划分。通过对犯罪类型的研究,可以在理论上更加具体地把握犯罪的本质及其演变规律,从而指导立法和司法实践,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犯罪类型因社会政治法律制度的演变和研究者的犯罪观以及研究角度的不同,在划分的标准上存在着差异。国外最早提出犯罪分类并把犯罪分类作为犯罪理论的一部分进行探讨的,是资产阶级刑法理论的先驱贝卡利亚。他认为,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首要特征,也是衡量犯罪的标准(见犯罪类型学派)。此后,出现了以龙勃罗梭为代表的人类学派的犯罪分类和加洛法罗的自然学派的犯罪分类,以及李斯特的社会学派的犯罪分类等等。纵观这些分类法,可以概括为两类,即以犯罪行为为标准的分类和以犯罪人为标准的分类。

由于犯罪行为多种多样,以犯罪行为为标准的分类又可分为以下几类:①按犯罪行为的反社会性可以分为自然犯罪和法定犯罪。所谓自然犯罪,是指犯罪违反一般人所共有的怜悯与诚实的道德情绪之行为,即无论任何社会、任何政治制度下,都会自然被法律规定为犯罪的行为,如杀人、盗窃等。所谓法定犯罪,是指行为本身并不一定具有反社会性、反道德性,只是因为法律上规定这种行为应受处罚而构成犯罪的行为。这些犯罪行为往往是随着国家政治制度和权力的变动而变更的。如政治性犯罪、违反选举法的犯罪等等。②按照犯罪行为所侵害的法益,可分为对个人法益的犯罪、对社会法益的犯罪和对国家法益的犯罪。对个人法益犯罪包括杀人、伤害等对个人生命、身体的犯罪;诬告、诽谤等对个人信用、名誉、人格的犯罪;盗窃、诈骗等对个人财产的犯罪。对社会法益的犯罪是指破坏社会秩序等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赌博、卖淫等妨碍社会公德的犯罪;伪造、伪证等有关公共信用之犯罪。对国家法益的犯罪包括叛乱等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以及渎职、妨害公务等有关国家权利的犯罪。③按照犯罪行为的性质,可分为五类:即盗窃、侵占等侵犯公私财产的犯罪;伤害、杀人等暴力犯罪;诈骗、伪造等智能犯罪;赌博、卖淫等违背社会风俗的犯罪;叛乱、放火等危害公共安全的破坏性犯罪。

若以犯罪人作为分类的标准,又可分为成年人犯罪与未成年人犯罪;男性犯罪与女性犯罪;“白领”犯罪与“蓝领”犯罪等等。

我国对犯罪类型的划分,可以分为刑法学的分类标准和犯罪学的分类标准,前者主要从定罪量刑的需要出发;后者则着眼于犯罪行为的不同特点及其变化趋势。我国《刑法》总则从犯罪构成条件的不同角度将犯罪分为以下类型:从犯罪行为实施的空间及空间管辖的不同分为本国以内的犯罪和本国以外的犯罪;从犯罪主体是否属本国公民分为本国公民的犯罪和外国公民的犯罪;从犯罪构成的主观方面分为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从犯罪主体应负刑事责任的状况分为成年人犯罪和未成年人犯罪以及正常人犯罪和残疾人犯罪、精神病人犯罪;从犯罪形态的不同分为单个人的犯罪和共同犯罪,共同犯罪中又有一般共同犯罪和集团犯罪;等等。《刑法》分则依照犯罪所侵犯的客体不同及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程度,将各种各样的具体犯罪归纳为十类:即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侵犯财产的犯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犯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犯罪;危害国防利益的犯罪;贪污贿赂犯罪;渎职犯罪;军人违反职责的犯罪。我国犯罪学的犯罪分类标准总的原则是要有利于对犯罪原因的分析,适应打击、惩罚、改造、预防和减少犯罪的需要。基于此,犯罪学关于犯罪类型的划分,主要以犯罪的种类作为依据,其中包括犯罪行为的性质、原因和活动方式等。据此,可分为以下类型的犯罪:①根据犯罪成员的情况,从年龄结构上,可分为少年犯罪、青年犯罪、老年犯罪;从性别上可分为男性犯罪、女性犯罪;从职业上可分为国家公职人员犯罪、军人犯罪、农民犯罪、闲散人员犯罪、外籍人员犯罪;从罪历上可分为初次犯罪、重新犯罪等等。②从犯罪的组织形式可分为单人犯罪、团伙犯罪、集团犯罪等。③从犯罪发生的区域可分为国内犯罪和国外犯罪、城市犯罪和农村犯罪、空中犯罪和陆地犯罪等。④根据行为的基本特征可分为暴力犯罪、性犯罪、经济犯罪、智能犯罪等。⑤根据行为的性质及危害程度可分为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和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而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又可分为若干种不同的犯罪,等等。

犯罪类型的划分不仅对研究犯罪,掌握犯罪的本质及规律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指导立法和实践,以及预防犯罪都有着不容忽视的价值。

拓展资料

职务型经济犯罪  现代型犯罪  数量型犯罪  利欲型犯罪  犯罪类型结构  物欲型犯罪  源流型犯罪  犯罪类型原因系统  高智能犯罪类型  案件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