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百科

烧孔效应

2022-01-01

hole burning effect

简介

频率为vA的光入射到非均匀加宽工作物质时,引起反转布居数密度的频率分布曲线Δn (v)形成一个以vA为中心的凹陷的效应. 由于受激辐射几率与入射光强成正比,当光强足够大时,强烈的受激辐射将使反转布居数减少,这就是反转布居数的饱和现象. 在非均匀加宽工作物质中,每一种特定类型的粒子只能和某一特定频率的光相互作用,因此反转布居数密度△n按频率有一分布[图1中的△n0(v)].对于纯粹的非均匀加宽谱线来说,频率为vA的准单色光只能造成与频率vA对应的那部分粒子的饱和,但在实际的工作物质中,除了存在非均匀加宽因素外,还同时存在均匀加宽因素. 因此,实际上与频率vA相应的粒子发射的将是一条以vA为中心,宽度为△vH的均匀加宽谱线. 这一部分粒子的饱和行为可以用均匀加宽情况下得出的公式描述.当入射光强IvA足够大时,对中心频率v=vA的粒子而言,其反转布居数密度将按△n (vA)=△n0(vA)/1+IvA/Is饱和,因此图1中A点下降到A1点.其中△n0为小信号时的反转布居数密度,Is为饱和强度. 对于中心频率为vB的粒子,由于入射光频率vA偏离中心频率vB,所以引起的饱和效应较小,在图1中由B点下降到B1点. 对于中心频率为vC的粒子,由于 ,所以饱和效应可以忽略,△n(vc)=△n0(vc). 由此可见,当频率为vA,强度为IvA的光入射时,将使中心频率大约在 范围内的粒子有饱和作用,从而在△n (v)曲线上形成一个以vA为中心的孔,这即是烧孔效应.

图1 非均匀加宽工作物质中反转布居数密度和频率的关系

由于Koppler频移效应,气体激光器中频率为vA的振荡模能在反转布居数密度曲线△n (v)上烧出两个孔,它们对称地分布在中心频率v0的两侧(图2). 其位置分别为vA ,vB,且满足vA-v0=v0-vB.

如果振荡频率vA等于中心频率vo,△n (v)曲线上将只烧出一个“孔”,此“孔”位于vo的中心处,因此可以预期激光振荡在vo处的功率输出比在v0左右两边微偏调的频率处低. 这种功率的凹陷首先由Lamp预言,称为“Lamp凹陷”,它在气体激光器的稳频上得到了应用.

图2 气体激光器的烧孔效应

拓展资料

空间烧孔效应  孔效应  纵向空间烧孔效应  空间烧孔现象  烧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