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N TIAN YI ZHU
简介
中国古代天文学著作。原作为张衡(见“灵宪”)为其所创制的浑天仪而作的说明书,题为《浑仪》或《浑天仪》。后由他人作注,注者身份不明,大约是晋代的一位天文学家。一说全文均系张衡所作,无所谓正文和注文之别。《浑天仪》和《浑天仪注》全文已佚。只在《续汉书·律历志》刘昭注中有《浑仪》引文一大段,《晋书》及《隋书》 “天文志”中所引的葛洪言论中有《浑天仪注》一段,唐《开元占经》等书中有《浑仪》、《浑仪注》及《浑仪图注》的文字若干段。清人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天》等书中曾将以上文字辑佚,作张衡《浑天仪》一篇。今人又习惯称之为《浑天仪注》或《浑天仪图注》。
刘昭注所引张衡《浑仪》约700字,共3个内容。第1,介绍了天球上赤道和黄道离天北极的距离。第2,以主要的篇幅介绍了中国古代所谓的黄赤道差问题。当时天文学家都认为,太阳以均匀的速度沿黄道运动,一年二十四节气,每气所占的时间长度都相等,是一个回归年的二十四分之一。每气太阳所走的黄道度数也相同,可是每气太阳所走的赤道度数却不相同。两者之差即所谓黄赤道差。文中详细介绍了用模型比量的方法求取黄赤道差的过程和所得的规律。第3,说明了二十八宿距度(每宿取1星为距星。相邻两宿距星之间的赤经差称为前宿的距度)是治赤道量度的。如沿黄道星,则距度数当有进退。文中还介绍了以黄道距度为相对量度标法的冬、夏至点的位置。
《开元占经》所引《浑仪注》有2大段。第1段介绍了浑天说宇宙模型。认为天象圆球,地象蛋中黄,孤居天内。天表里有水,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天半绕地下,半在地上,绕南、北极不停旋转。《晋书·天文志》等所引葛洪言论中的《浑天仪注》是这一段文字的摘要。第2段则是与刘昭注所引张衡《浑仪》的第1个内容相同。而《开元占经》这二大段之间有特别记号分割开来。《开元占经》所引张衡《浑仪图注》则与刘昭注所引张衡《浑仪》的第2、3内容相同。此外,《开元占经》卷36引有张衡《浑仪》关于土星运动到尾宿时的星台术文3段。卷65引有张衡《浑仪》关于天市垣恒星星数的文字一句。从以上这些情况可见,《浑仪》和《浑天仪注》确有分别而现已难别。而其内容则又应较现今通常所说的要广。
当代学者都重视《开元占经》所引《浑仪注》的第1个内容,认为它深刻、全面地叙述了浑天说的宇宙理论,而且其中提出了地是球状的思辩性说法。不过对于后一点近来有许多人提出了异疑,认为古浑天家的地仍然有一面是平的。另外,刘昭注所引张衡《浑仪》的第2个内容也极为重要,正是它开创了中国古代历法计算中黄赤道差这一项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