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是齐、梁时代讲求声律的新体诗,主要创始人为沈约(441~531?)。秦汉以前的诗歌,也重视音节和声韵之美,但属自然的和谐,没有理论的总结和规定。随着诗体的不断发展和创作经验的丰富积累,音韵之学渐次兴起,如魏人李登作《声类》十卷,晋人吕静有《韵集》五卷,但它们仅以宫、商、角、徵、羽分类,未有四声之名。另如魏之孙炎撰《尔雅音义》,初创反切。宋、齐以来,受佛经转读和拼音学的影响,四声之说才臻成熟。周颙的《四声切韵》和沈约的《四声谱》应运而生。沈约把平、上、去、入四声应用于诗歌创作,归纳成比较完整、严谨的诗歌格律,创“四声八病”之说,形成一种自觉追求声律美的新诗体。《南史·陆厥传》:“永明时,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眺、琅邪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XIV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将平上去入四声以此制韵,有平头、上尾、蜂腰、鹤滕。五字之中,音韵悉异;两句之内,角徵不同,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永明体的出现,铺展了唐代律诗的道路,也影响到骈体文的发展(参见“四声八病”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