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zi chengfa
简介
一种乘法,最早见于印度数学家婆什迦罗的名著《丽罗娃提》(1150)。例如要计算5 987×216, 如下左图画好格子, 将被乘数自左向右写在顶上,将乘数自上至下写在右边,再将两数每一位的两两乘积写在相应的小格里, 每个小格左上部为乘积的十位数,右下为乘积的个位数。再如下右图自右下角沿斜行将上述乘积相加,直到左上角,于是得到正确的结果5 987×216=1 293 192。
12世纪以后, 这种乘法广泛流行于阿拉伯地区,很可能是由印度传入的。此后,这种乘法通过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并曾传入中国。
文艺复兴时期,格子乘法在欧洲十分流行,例如,在著名的特雷维索算术(1478)中,在意大利数学家帕乔利 (Pacioli, L.) 的《算术、几何及比例性质摘要》(1494) 中, 都介绍过这种乘法。在具体格式上, 不仅有前面已介绍过的那一种,还给出了另一种格式,其计算5 987×216的过程如右图。这后一种格式实质上只不过是把前一种旋转了90°角而已。
十分重要的是, 依据格子乘法的原理, 苏格兰数学家纳皮尔 (对数的发明人)发明了纳皮尔筹(参见该条),并于他去世那一年(1617)出版了一本关于这种筹的原理及用法的专著,随即广泛流行于欧洲,并传入中国。
1450年,中国数学家吴敬完成了一部较全面的初等数学书《九章算法比类大全》,其中记载的“写算”乘法就是格子乘法,在程大位的《算法统宗》(1592)中,它又被称为“铺地锦”,说明这种乘法也曾长期流传于中国,而且很可能是在元、明间通过中国与阿拉伯文化的各种接触而传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