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它是音乐的表现手段之一。常指乐曲的各种典型结构模式,如二部曲式、三部曲式、多部曲式、回旋曲式等等。各种曲式结构模式的段落划分都有其独特性,可用某种图式加以概括。如常见的三部曲式的图式为ABA,多部曲式的图式为ABC,回旋曲式的图式为ABACADA等。①一段式。由一个乐段构成的曲式,或称一部曲式。这种曲式没有音乐主题的对比,适于表现单一的音乐形象。它可以是一首独立的歌曲,也可作为大型歌曲的一部分。一段式的结构可以是单乐段、也可以是复乐段构成,(参见乐段结构)。②二段式。由两个对比的乐段构成的曲式,或称二部曲式。这种曲式有两个音乐主题,即A和B。两个音乐主题之间具有明显的对比性,但又是密不可分的,它们是从两个角度表现歌曲的中心思想,结合起来是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两个乐段的音乐主题对比的方式很多,如:节奏、音调、音区、音量、速度、调式和调性等方式。如《都是好朋友》(杨春华词曲):
这首歌曲从第一小节到第十小节的强拍为A段,从第十小节的弱拍到结束为B段。A段与B段呈鲜明对比。A段节奏紧凑,曲调多用同音进行和跳进欢快跳跃感强;B段节奏拉开,曲调多用级进,抒情性较强而且音区较A段高,表现出辽阔,向上的气质。A、B两段虽然对比性强,但仍是密切关系而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它是从两角度表现了主题。又如:《让我们荡起双桨》和《我们多么幸福》等许多歌曲都是二部曲式结构。③三段式。由三个乐段组成的曲式,或称三部曲式。三个乐段中,一、三乐段相同或基本相同,第二段(中间乐段)与之呈对比,有明显不同。第一段称主段或主部、第二乐段称中段或中部,第三乐段称再现段或再现部。三段式的图式为:ABA (或A′)在调性布局上,三段式的三个乐段可以不转调,也可以转调,转调一般用在中间段,有时也用在再现段。如果构成三部曲式的每一部分都是由二段式以上的曲式构成时,就形成了复三部曲式。如:《祖国喜事多》(表演唱)(金本词杨春华曲):
这首歌曲第一、三段曲调相同(由二段曲式构成),第二段与之节奏、音调、速度和调性对比,特别是由bB调转入F调色彩也呈对比,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第二段有并列的三节歌词,曲调需反复三次,结歌曲的结构扩大了。又如:《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和《我爱北京天安门》等也是三部曲式。③多段式。由三个以上相对独立的不同乐段构成,或称多段体。用图表示为:ABC……。这些乐段之间有密切联系,从不同角度来刻划同一中心思想,为同一主题服务,但每个乐段的音乐主题都不相同,彼此间在多方面呈对比。如《夏令营旅行歌》 (刘文渺词 何方曲):
这首歌曲前十六小节为A段,四个乐句的复乐段十分方整。B段从第十七小节开始,与A段衔接得十分顺畅、自然。C段从高音“do”开始使情绪高涨,与B段呈对比,但结尾的四小节与A段的第二乐句完全相同,使首尾照应,给人以完整、统一之感。由于感情的需要,这首歌反复了C段,形成了歌曲的高潮,最后给人以完满的终止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