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

新闻价值

2022-10-19

简介

(一)衡量事实能否成为新闻的客观标准。(二)一条新闻对受众表现为有用、有益、有兴趣,引起普遍的关注。新闻价值观念形成于19世纪30年代美国的大众化报纸时期,它是新闻商品化的必然结果。在我国,最早研究新闻价值的是徐宝璜,他在1918年《东方杂志》上发表的《新闻学大意》中专列“新闻的价值”一章。新闻价值观念在美国被社会约定俗成的初期,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内涵,直到新闻价值“五要素”说提出后,才被新闻界一致公认。这“五要素”是:及时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人情味。“五要素”的着眼点是读者兴趣,“读者兴趣是新闻价值的试金石”。西方新闻学者把“读者兴趣”解释为反常、冲突、斗争、悬宕、死亡、犯罪、仇恨、同情、两性关系、女人、动物等等。

本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新闻界对新闻价值的研究活跃起来。其代表论点大致可分为三种。第一种强调它的客观性,即素质说,认为新闻价值是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素质。这种素质是客观存在的,就像一座金矿的含金量一样,开采者无法随意提高它的品位。记者运用新闻价值规律采编稿件,而当稿件编写完毕之后,新闻价值的运用即告结束。至于受众的评价如何,那是新闻价值的实现问题,不是新闻价值本身。第二种观点强调它的主客观统一性,即功能说,认为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适应社会需要的功能。新闻价值有客观性的一面,但构成新闻的素质归根到底要靠记者去辨识,靠社会来检验,如果记者认识不到,不能将它写成新闻,就谈不上有价值,而社会不需要,新闻价值就实现不了。第三种观点强调它的实践性,即效果说,认为新闻价值是新闻在群众中受到重视的程度。理由是,新闻价值的高低最终要由实践来证明,许多被记者认为是很有价值的事实,并不为社会所承认。研究者虽然在新闻价值定义上存在分歧,而在新闻价值的构成因素上见解基本一致,都认为西方“五要素”学说对于我们有借鉴作用,只是其中的资产阶级偏见需要剔除。

新闻价值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常常要受到有关法律、政策和传播者政治倾向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使得新闻价值得不到正常的实现。但是,它作为新闻的一条基本规律,在新闻报道中随时都在发生作用。其实,新闻价值是广大受众对新闻的关注程度,凡受众极度关心的新闻,接受范围广泛的新闻,都具有较高的价值。那么,新闻价值的起点也只能表现为它对受众的有用性。一件事实能构成新闻,是因为它对受众有用(提供重要信息,提供趣味或带来好处),我们认为这个事实具有新闻价值,而一条新闻引起受众的普遍注意,这条新闻就是一条有价值的新闻。一般来说,新闻价值有四种基本要素,这就是(一)事实的重要性,(二)事实的指导性,(三)事实的趣味性,(四)事实的有益性。一条新闻或一个事实只要具备其中一个要素,就具有内在的价值。

拓展资料

新闻审美价值  新闻价值系统  新闻关系  新闻需要  新闻思想  新闻理论  新闻产业  新闻实践  新闻体制  新闻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