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dame de Stael
简介
1766~1817
法国女作家、文艺理论家,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先驱。原名热尔曼娜·内克(Anne Louise Germaine Necker)。父亲是路易十六的财政大臣,其家庭是当时贵族沙龙聚会的中心。1788年因发表《论卢梭的性格与作品》一举成名。她的《论激情对个人与民族幸福的影响》成为欧洲浪漫主义的重要文献。执政府时期,她主办的沙龙成为当时自由派知识分子反对拿破仑的中心。她写作过两部体现其文学观的长篇小说《黛尔菲娜》与《高丽娜》,主要的文艺论著有《从文学与社会制度的关系论文学》和《论德国》。
斯塔尔夫人吸取了启蒙主义思想家卢梭的唯情说和孟德斯鸠的地域社会学思想,并受德国耶拿派浪漫主义影响,主张对文学的研究应考察由地理环境制约的文化传统、社会制度、民族精神及宗教、风俗和法律等与文学的相互影响,要求文学反映时代精神、民族性格和历史真实,因此,她被视为“文艺社会学”的先驱。在《论文学》中,她将欧洲文学分为两个系统:由希腊、拉丁各国和法国组成的以古典主义为特征的“南方文学”,和由英、德和北欧各国组成的以浪漫主义为特征的“北方文学”;前者以荷马为祖,后者以莪相为渊源。由于南北自然条件的优劣之分,宗教信仰之异,南方文学比较普遍地反映民族意识和时代精神,富于温文典雅之美,倾向于仿古和移植,意象与思想比较单纯;北方文学则多生命的忧郁感和哲学的沉思,是土生土长而非移植的,它较多地表现个人的性格,意象和思想更为错综复杂,富于哲理。在《论德国》中,她认为法国文学是讲求世俗的,而德国文化和文学则崇尚宗教,具有强烈的理想主义和个人主义色彩。她将想象的作用分为激起人固有的内心情感和提供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喜悦,而只有前者是永恒的;诗的目的就在于使人听到上天的和谐,忘却人世的尘嚣。由此,她倾向于北方文学、浪漫主义,实质上是站在上帝一边。她在实地游历德国和意大利后写作的这部论著,由于有杨德抑法之嫌,1810年首版时被拿破仑付之一炬。
斯塔尔夫人以自然环境及宗教作为文艺发展的唯一决定性因素固然有失偏颇,但她试图摆脱一国一地的局限,在历史和世界的范围内探求美的相对性和可比性,开了后世“比较文艺学”的先河,对后来丹纳的种族、环境、时代三元素说亦有重要启示。她的理论主张对浪漫主义文艺和美学潮流的兴起起了重要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