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从本义引申发展出来的意义。从引申义与本义的关系看可分为两类:一类叫直接引申,一类叫间接引申。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叫直接引申。也叫“近引申”。例如“口”,本义是人及动物进食发声之器官。口是人和动物的一个重要器官,就可以这个器官作为计算人和动物的单位, 因此就产生了“户口”的 “口”, 以及量词: “一家五口、三口猪”的“口”,这都是从本义直接发展出来的。间接引申是由直接引申而再引申。也叫“远引申”。例如“门”,本义是指房屋、车船或用围墙、篱笆围起来的地方的出入口,引申指家庭、家族或家族的一支,这是近引申。由“家庭、家族”血统上的共性,再引申出指宗教和学术思想上的派别,如“佛门、儒门”。也可以用来指别的有特征有共性的一般事物的分类,如“分门别类、五花八门”。这就是较远的引申了。词义引申是人类思维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发展的反映,因此,词义引申的基本方式就是由具体到抽象, 由个别到一般。如 “踵”的本义是脚后跟。《战国策·赵策》:“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由脚后跟引申为继承。《汉书·刑法志》: “踵秦而置材官于郡国。”萧统 《文选·序》: “盖踵其事而增华。”这里词义的演变,是从具体到抽象。以下为从个别到一般的例子:如“市”的本义是做买卖的地方。《孟子·滕文公上》:“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直到唐以后, 市的意义才由特指市内的商业区而演变为指整个城市、都市。刘克庄《玉楼春》:“年年跃马长安市,客舍似家家似寄。”又如“特”的本义是公牛(《说文》:“牛父也”),后来引申为男性配偶,《诗经·鄘风·柏舟》: “彼两髦,实维我特。”又引申为杰出的人才,《诗经·秦风·黄鸟》:“百夫之特”。了解了词义引申的规律,对解决一些复杂的词义问题有重要的意义。在分析掌握词义引申时应注意,不要把词义的更替看作词义的引申。如“再”,古代是第二次的意思,现代是反复的意思。“走”,古代是“跑”,现代是“步行”等等,它们古今之间词义的变化,不存在着从本义的特点出发而孳衍的过程,是词义所反映的概念本身发生了质的变化,已完全表示另一种含意了。这是词义的更替,而不是词义的引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