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发源于东非高原上的布隆迪高地,河源称卡格腊河,经维多利亚湖由南向北流,注入地中海,全长6 600余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流域面积287万平方公里,几乎占非洲总面积的1/10,但河口年平均流量只有2 300秒立方米,比非洲其它几条大河少得多,属于少水河流。尼罗河流经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三个气候区,各河段自然条件差异很大,水文情况各不相同。上游(从河源至苏丹的尼木累)流经赤道地区,流域内降水多,而且有维多利亚湖的调节,河水流量丰富,季节变化小。中游(尼木累至喀土穆)称白尼罗河,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河流先经过一片长达400公里的沼泽平原,平原比降小、水流慢、蒸发强烈,致使河水损失大半,到马拉卡尔附近,由于索巴特河来汇,才补充了一些河水,到喀土穆青尼罗河与白尼罗河汇合,水量大增。青尼罗河是尼罗河的最大支流(也有人认为是尼罗河的另一源头),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全流域都在热带草原气候区内,气候干湿季分明,河流流量变化很大,洪水期(7—9月)最大流量达5 610秒立方米,而枯水期(4—5月)最小流量仅85秒立方米,相差60余倍。青、白两尼罗河汇合后才称尼罗河,河流进入热带沙漠气候区,这是尼罗河的下游河段,长约3 000公里,在这一河段,除在苏丹境内有一条也是发源于埃塞俄比亚高原的阿特巴拉河来汇外,以下2 700公里没有任何支流,尼罗河成为沙漠中的“客河”。在喀土穆与埃及的阿斯旺之间,河道蜿蜒于峡谷中,由于河床基岩软硬不同,形成一系列急流和瀑布,其中较大的瀑布有6道,由北向南依次称为第一瀑布、第二瀑布、……第六瀑布。阿斯旺以下,河谷宽展,水流缓慢,两岸阡陌纵横,城镇栉比,是埃及的经济中枢所在。枯水期下游河段的河水主要来自白尼罗河(占83%),洪水期青尼罗河的水大量涌入(占68%),再加上阿特巴拉河的水(占22%),因此河水猛涨,常常引起洪水泛滥。远在5 500年以前,古埃及人就利用尼罗河定期泛滥的规律,沿河引洪灌溉发展农业,使尼罗河谷地成为万顷黄沙中的一条绿色走廊。现今,埃及、苏丹等国为了充分利用尼罗河造福于人民,在尼罗河干、支流上兴建了一系列水利工程,总计使450万公顷的土地得到了灌溉,占非洲灌溉面积的一半以上,并且建造了装机容量总计达290万千瓦的水电站。在这些工程中,阿斯旺高坝工程是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