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百科

塔尔塔利亚

2022-10-13

Tartaglia,Nicolò

简介

1499—1557.12.13

意大利数学家、军事科学家。原名丰坦那(Fontana),生于意大利北部布雷西亚(Brescia) 一个贫困的邮差家庭,卒于威尼斯(Venice)。1494年法国开始入侵,1512年2月19日法军劫掠布雷西亚,塔尔塔利亚头部口舌受伤多处,愈后语言失灵,故有塔尔塔利亚(意大利语Tartagliare是“口吃者”之意)的绰号。塔尔塔利亚是自学成才的典范。父亲早逝,母亲无力供他上学,只好在母亲的指导下,顽强自学。几年后掌握了拉丁文和希腊文,并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肯于钻研,进步快。1516年16岁时到维罗纳(Verona),成为算术教师,为了谋生还到过各地教学。1534年重返威尼斯执教,同时致力于数学研究。塔尔塔利亚在数学上的最大贡献是得到三次方程的一般解法。1530年他接到数学教师科拉(Colla)提出的两道有关三次方程的难题,经过钻研,找到了第一题的正实根,并公开宣布得到的解法。另一名学者菲俄(Antonio MariaFior)对此不服,他也宣称会解三次方程,二人相约于1535年在米兰公开竞赛。塔尔塔利亚深知自己的方法没有普遍性,要想取胜必须掌握更完善的解法,为此夜以继日地苦思冥想,终于在赛前得到x3+mx=n(m、n是正数)这一类方程的解。从而在竞赛中大获全胜。1541年他进一步得到一般三次方程的解法,但受当时没有公开发表,准备以后著书立说。不料这一方法被卡尔达诺泄露出去。卡尔达诺对数学颇有研究,曾于1539年再三乞求塔尔塔利亚将三次方程的解法告诉他,并起誓决不泄密。塔尔塔利亚被其诚心所感,告知方法。1545年卡尔达诺背信弃义,将这一方法收入他的《大术》(Ars Mag-na)中公开出版。虽然卡尔达诺说明方法来自塔尔塔利亚,但还是引起一场风波。塔尔塔利亚立即发表文章,叙述了自己探索三次方程解法的过程和他与卡尔达诺的交往,并随之进行再次竞赛和长期争论,结果是不了了之,后世把三次方程求根公式叫做“卡尔达诺公式”,塔尔塔利亚之名反而湮没无闻。塔尔塔利亚对算术基础、数值计算、根的开方法,分母有理化、组合分析和数学游戏及智力训练问题等均有研究。他在《数的度量通论》(Generaltrattato di numeri et misure,3卷,1556—1560)一书中给出用“塔尔塔利亚三角形”[亦称“帕斯卡三角形”(1665)或“贾宪三角形”(11世纪)]来表示二项式系数。这本书中还包括大量的商业算术题。塔尔塔利亚的另一贡献是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第一次由拉丁文译为意大利文(1543)。同年他又整理出版了阿基米德的一些拉丁文著作,对这些名著的流传起了重要作用。塔尔塔利亚还将数学知识广泛应用于军事科学和其它技术领域,对伽利略的科学工作颇有启发。在火炮弹道的研究中他提出下述论断:对任何已给炮弹初速度,射程最远的发射仰角为45°,尽管当时的推导是错的,但结论正确,因此被称为“塔尔塔利亚定理”。他对静电原理、天平平衡、地形测量、沉船复原等问题均有独到见解。塔尔塔利亚逝世后,他的一些学生继承了他的事业,并把他的思想传播到欧洲各地。

拓展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