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百科

右文说

2022-10-18

简介

依据汉字中形声字的声符解说字义的一种学说。由于形声字中的声符在字形右边的最多,所以叫“右文说”。声符本来是用以表示形声字的读音的, 但由于古今区别字中的古字往往就是今字的声符, 而古今字之间意义上又有密切的关联; 另外,声音相同相近,意义相通的一些字,往往又采用同一个声符来标音, 所以汉字中存在声符相同的一些形声字意义也相通的现象。唐代欧阳询《艺文类聚·人部》引晋代杨泉《物理论》说:“在金石曰堅,在草木曰緊,在人曰。” 已经注意到用同一声符 “臤” 的 “堅”、“緊”、“賢”在意义上的关联。到了宋代的王子韶(字圣美),就明确地提出了“右文说”的观点。沈括《梦溪笔谈》卷十四记载:“王圣美治字学,演其义以为右文。古之字书皆从左文。凡字,其类在左,其义在右。如木类,其左皆从木。所谓右文者,如戔,小也,水之小者曰賤,金之小者曰錢,歹而小者曰殘,贝之小者曰賤。如此之类, 皆以戔为义也。”就是说,凡是用“戔”为声符的形声字都有“小”的含义。“右文说”注意到了形声字声符的表意作用,接触到了汉语词汇的同源现象,在训诂学史上有重要的价值,它对清人“因声求义”训诂方法的大量成功运用有启迪作用,这是它的积极的一面。但是形声字的意义与声符之间的联系并不是必然的,有的有联系,有的毫不相关。声符相同的形声字,意义可能根本不同, 如指 (手指)、脂 (脂肪)、指 (树名)都用“旨”为声符,但意义上并没有关联。相反,一些声同声近的形声字,即使声符不同,也可能有同出一源的音义相通的关系。如“判”、“辨”,虽然声符不同,但读音相近,都是“剖分”的意思,实为同源词。把汉字形声字中部分声符有表意作用的现象普遍化,绝对化,说成同声符的形声字意义一定相通,这是“右文说”不科学的一面。

拓展资料

解文训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