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位于非洲南部,东、西、南三面被印度洋和大西洋环绕,南端扼守印度洋至大西洋重要航道——好望角航线,地理位置重要;北与莫桑比克、津巴布韦、博茨瓦纳和纳米比亚为邻。面积122万平方公里。人口3 500万.其中黑种人占68.2%,白种人占18%,混血种人占10.5%,亚洲移民后裔占3.3%。民族语言属尼日尔一刚果语系,官方语言为荷兰语、英语。78%的居民信奉基督教,其它人信奉印度教、伊斯兰教和原始宗教。地形以高原为主,中部、北部较低,东都、南部较高,沿海平原狭窄。中部、北部为卡拉哈里盆地的南部;东南为德拉肯斯堡山脉,海拔1 000—2 000米,两侧呈阶梯状下降,东侧陡峻;南部为开普山脉,海拔多在1 000米以上,西北为沙漠。奥兰治河自东向西流贯全境。年平均降水量从西北的60毫米向东南逐渐增到1 200毫米。矿产资源非常丰富。至今国际上一致公认,南非是世界上战略性矿产资源最丰富的国家,除了石油和铝土外,世界上其它重要矿产不仅都应有尽有,而且其储量、产量和出口量都很大。主要矿藏有金、金刚石、铜、锰、铬、铀、铁、铂族、煤、石棉等50余种。其中黄金最重要,自1866年在约翰内斯堡附近发现巨大金矿床以后,开始大规模开采,产量从1898年起就一直高居世界首位,每年产量大约占全世界黄金总产量的1/2,甚至2/3。据统计,自1884—1985年其累计产金达4万吨,约相当于目前所有资本主义国家的中央银行和国际金融组织的贮存黄金总数,其产值高达1 200亿美元。现在每年产黄金约700吨左右,几乎全部出口,占国家对外出口总额的40%以上。但现在富矿已不多,矿井的平均深度已达1 650米,最深的矿井达3 700米,超过世界上其它所有矿井深度,开采成本较高。铀是采金的副产品,产量仅次于美国和加拿大,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三位。金刚石储量达3.65亿克拉(5克拉=1克),占世界总储量1/4。分布在奥兰治河流域和西部沿海。现年产金刚石850—1 000万克拉,其中工业用金刚石占一半强,宝石级(大于1克拉)占一半弱,其总产量居世界第2—3位,但因宝石比重大,产值长期居世界首位,是国内第二大出口产品。农业也是重要经济部门,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主要产品有玉米、小麦、高粱、甘蔗、烟草、水果、羊毛等,其中玉米、羊毛、水果是重要出口商品。因地处南半球,季节与北半球相反,在沿海平原大量种植蔬菜、水果,以补充欧洲的淡季市场。这块富饶的土地原是黑人的故乡。1652年荷兰人侵入,在南部沿海建立殖民地,自称“布尔人”,即务农的人。1806年英国人夺取了开普敦,并为掠夺这块肥沃的土地和无穷的宝藏于1899年爆发了“英布战争”。1910年英国人与布尔人共同组成“南非联邦”。1961年当局宣布成立“南非共和国”。长期以来,南非白人种族主义政权奉行反动的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政策,并载明于“宪法”,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活等诸方面迫害黑人。广大南非人民为反对种族压迫、争取民主权利而进行不懈的斗争。
南非
南非主要矿藏
储量、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的比重及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