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百科

南海诸岛

2022-10-18

简介

我国南海中许多岛、礁、沙滩的总称。它包括广泛分布的200多个岛、礁、沙滩,按其距离海面的位置可分为:暗滩,在海面以下20米;暗沙,在海面以下10—20米,低潮时仍不能露出海面;暗礁,位于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沙洲和岛,均位于海面以上。南海诸岛绝大部分是水下的暗滩、暗沙和暗礁,真正露出水面的岛屿并不多。这些岛礁的共同特点是:海拔低(最高的石岛海拔不过15米)、面积小(最大的永兴岛,仅1.85平方公里)、成陆时间短(石岛上海拔10米的珊瑚礁灰岩,绝对年龄仅14 000年左右)。由于南海海上的风向以东北季风和西南季风为主,环礁多呈椭圆形,其长轴呈东北—西南向延伸。南海诸岛纬度较低,终年高温多雨,富热带资源,盛产鸟粪、鱼类和其它珍贵海产。其中鸟粪形成的磷矿,是优良的天然肥料。南海诸岛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交通和国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们分布范围很广,南北展布约有1 800公里,东西延续约900多公里,按其所处位置一般分为四群: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和黄岩岛(黄岩岛远离诸群岛而独立于海中)。东沙群岛:是南海诸岛中最北的群岛,北距汕头约260公里,位于南海北缘的大陆坡上,包括东沙岛、南卫滩、北卫滩等岛礁。其中只有东沙岛是露出水面的陆岛,余皆为海水中的珊瑚暗礁。东沙岛东西长2.8公里,南北宽仅700米,面积1.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6米,它因位于环形珊瑚礁盘西部,形如月牙,故又名“月牙岛”,是个天然避风港。岛上植物茂密,热带常绿灌木丛生,附近海域水产资源丰富,浅沙滩中盛产钟螺、海龟、鲍鱼、龙虾、墨鱼、海参、海胆等,海边的海人草(舌舌藻)是著名的日本“万灵药”,广东“午时茶”和“鹧鸪菜”的主要原料,年产量20—25万公斤,质与量为世界之冠。目前岛上建有大积水池、东光电厂、气象台、小型机场等设施。西沙群岛:在海南岛东南约330公里的大陆架边缘,主要由东西两群、包括30多个岛、礁、滩组成。东群称宣德群岛,主要有赵述、北岛、中岛、南岛、石岛、永兴、东岛和高尖石等岛屿,其中永兴岛是南海诸岛中最大的珊瑚岛。盛产麻疯桐树、三亚树等,故又称“林岛”。西群称“永乐群岛”,由珊瑚、甘泉、金银、晋卿、琛航、广金、森屏和中建等岛、礁、滩组成。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植物繁茂,密林中栖息无数海鸟,附近海域又是我国重要渔场。据调查,西沙群岛共有鸟类60余种,其中鲣鸟和白腹军舰鸟为国家第一类保护动物。在鸟类经常栖息的树下,地表有大量的鸟粪堆积。鸟粪在高温多雨下迅速分解,释放出磷酸盐,随着枯枝落叶分解过程中产生的腐殖酸一起向土壤下层淋溶,并与土壤中钙相结合,形成了富含磷质和有机质氮素的鸟粪磷矿。中沙群岛:在西沙群岛东南100多公里,是20多座尚未露出水面的暗沙、暗礁组成。分布略呈椭圆形。其范围长约75海里,最宽33海里。附近海面因水下珊瑚暗礁的衬托,呈微绿色。南沙群岛:是我国南海诸岛中分布最广、数目最多和位置最南的群岛。共有190多座岛、洲、礁、沙、滩组成,分布范围南北长500多海里,东西宽400余海里,面积约80万平方公里。露出海面的岛屿和沙洲有20多座,主要岛屿有:北子、南子、中业、南钥、太平、鸿庥、景宏、西月、马欢、费信、南威、曾母暗沙等。其中太平岛长约1 400米,宽约400米,面积0.43平方公里,平均高出海面3米多,是南沙群岛中最大的岛屿。南威岛为环礁包围,有14米的深水航道通向深海,船舶可在岛岸寄泊。位于群岛最南端的曾母暗沙,由珊瑚礁组成,在北纬4°附近,是我国最南领土。南沙群岛附近及其海域,有丰富的石油、磷矿、水产和鸟类资源。目前这里已发现11个储油盆地、50多个油气田。总面积35万多平方公里,地质储量为137—177亿吨。

我国的南海诸岛

拓展资料

南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