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aipu Hydropower Station
简介
位于南美洲巴拉那河中游巴西与巴拉圭两国的边界河段上,装机容量12600 MW,年发电量710亿kW·h,保证出力7070 MW,是当今世界上已建规模最大的水电站。该工程由巴西和巴拉圭两国共建,所发电力由两国分享。工程于1974年开始准备,1975年10月开工,1978年10月截流,1984年开始发电,1992年装完18台机组,总工期18年。
水文和水库特性 坝址以上流域面积82万km2,多年平均年径流量2860亿m3,平均年输沙量4500万t。水库正常蓄水位220 m,相应库容290亿m3,死水位197 m,调节库容190亿m3。连同其上游已建的干支流水库,共计调节库容1265亿m3,库容调节系数β2为0.44,调节性能良好。

伊泰普水电站平面布置图
1—左岸土坝;2—堆石坝;3,4—堤;5—导流明渠;6—导流控制坝段;7—混凝土拱形围堰; 8—上游围堰; 9—双支墩主坝; 10—下游围堰;11—发电厂房; 12—单支墩大头翼坝; 13—岸边溢洪道; 14—右岸土坝
坝址地质 坝址区基岩主要为厚层,玄武岩,夹有多孔杏仁状玄武岩和角砾岩互层,未发现有大的断层,河床覆盖层厚仅20 m,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枢纽布置 主要建筑物有:左岸土坝(长2294m)、左岸堆石坝(长1984 m)、导流控制坝段(长170m)、双支墩主坝和单支墩翼坝、坝后地面厂房、右岸岸边溢洪道(宽390 m)、右岸土坝(长872 m),枢纽建筑物挡水前沿总长7760 m,留有扩大装机和备建船闸的位置(见图)。
主坝为双支墩坝,最大坝高196 m,坝顶长1064m。翼坝为单支墩坝,最大坝高64.5 m,坝顶长986 m,平面上呈弧形。
溢洪道最大泄洪能力62200 m3/s,设14孔溢洪孔,孔宽20 m,高21.3 m,用弧形闸门控制。泄槽用两道隔墙分为3个区,槽长483 m,出口采用挑流鼻坎消能。主坝和导流坝段共设18个进水口,18条压力钢管,直径为10.5 m,采用背管布置,外包钢筋混凝土。厂房长968 m,宽99 m,高112 m,内装18台水轮发电机组,单机容量700 MW。设有2个安装间和2个控制室。
机电设备 混流式水轮机额定水头118.4 m,转轮直径8.65 m,额定流量645 m3/s,最高保证效率94%~95%。两国电力频率不同,属巴西的9台发电机为60 Hz,属巴拉圭的9台为50 Hz。转速分别为92.3 r/min和90.9 r/min。
巴西所属机组的电力,升压后用3回765 kV输电线路,经889 km送电给巴西的圣保罗市附近变电所。巴拉圭所属机组的电力升压至500kV后,一部分由500 kV/230 kV自耦变压器引出的1回230 kV输电线路送电给巴拉圭首都亚松森;其余用2回±600kV直流输电线路,分别经785 km和806 km,送至圣保罗市,出售给巴西。
工程量和造价 土石方工程量为9245万m3,混凝土工程量1180万m3。1974年提出的可行性报告所列直接工程费用为23.5亿美元,连同施工期利息等共计31亿美元。随着通货膨胀和施工期利息的增加,使投资数不断增长,至1991年竣工时,总投资达234亿美元,单位投资1875美元/k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