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主张以个人为本位,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进行教育的一种理论。与以社会为本位,主张根据国家利益、社会需要来制定教育目的和进行教育的理论相对。其论点归纳如下:①教育目的不是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而是根据个人的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②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社会的价值只在于它有助于个人的发展;③人生来就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职能就在于使这种本能不受影响地得到发展。最早的提倡者是古代希腊的“智者派”。他们否定一切社会制度的权威,反对社会的束缚,强调个人的自由权利,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主张教育的根本不在于谋求国家的利益和社会的发展,而在于发展人的个性和造就个人。中国的老子主张离开一切社会牵累以实现个人人格的完成。18世纪个人本位论盛行于西欧,以J.J.R卢梭为代表,强调尊重和爱护儿童善良的天性,让儿童摆脱社会制度的束缚和社会偏见及恶习的影响,自然地和自由地成长。在其《鲁滨逊漂流记》一书中设计的爱弥儿就是脱离社会影响、在自然中成长的。他主张教育的作用在于发展儿童的善良本性,谋求个人的自由与幸福。嗣后,瑞典的教育家爱伦·凯倡导个人本位论,认为儿童是独立自主的个体,是善良的原型,不能对儿童的个性进行压制和机械的训练。教育过程应当是儿童自由发展的过程。意大利儿童教育家M·蒙台梭利也主张通过各种活动让儿童的天性得到自由的发展,成为能适应生活的人。个人本位论在反封建方面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从总体上看是片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