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angqi dongwu
简介
两栖纲动物的统称,是脊椎动物从水生向陆生转变的一个中间过渡类群。在躯体结构上已经具有了一些陆地动物的特点,但尚不完善。成体可上陆生活,但受精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用鳃呼吸,不具成对的附肢,需经过变态以后才能上陆生活,这是两栖动物区别于其他脊椎动物的根本特征。体型为蛙状、鱼状或蠕虫状。皮肤裸露,富于腺体。脊柱比鱼类有较大的分化,由颈椎、躯干椎、荐椎和尾椎四部分构成。适应于陆地生活,出现了多支点的五趾型附肢。成体多用肺呼吸,但由于肺结构尚不完善,还需要以皮肤作为辅助的呼吸器官。心脏由二心房一心室构成,血液的循环方式为不完全的双循环。大脑半球已完全分开,并出现了中耳,可以接收声波的振动。
两栖动物现存种类约有3 000多种,分为无尾目、有尾目和无足目三大类群。无尾目的特点是体表裸露,成体不具尾,四肢较为发达。幼体在水中生活,成体营两栖跳跃生活。约有18个科,2 600多种,分布于世界各地,青蛙、蟾蜍、雨蛙、树蛙、牛蛙等绝大多数两栖动物都属于这个目。有尾目是终生生活在水中、营游泳生活的两栖动物,体表裸露,幼体和成体都具有长尾,四肢较为发达。共有8个科约300种,常见种类有极北小鲵、大鲵、蝾螈等。无足目动物是营钻穴生活的特化类型。身体大多呈蠕虫状,尾很短,四肢均退化。约有160—170种,主要分布在南美、非洲和南亚的热带森林中,我国仅有鱼螈一种。
两栖动物最早出现在距今3.5亿年前的古生代泥盆纪,祖先是古总鳍鱼类。在整个石炭纪、二叠纪和三叠纪,两栖类动物适应各种生态条件,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类群。但到了三叠纪的末期,由于环境和气候的变化,大多数两栖动物都绝灭了,少数遗留下来的古两栖动物发展成为现存的两栖动物。
两栖动物中有许多种类主要以捕食昆虫为生,能为人类消灭大量的农林害虫,是有益的动物,应提倡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