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佛教用语。佛教修习的三种初级阶位。大、小乘佛教有不同的说法。在小乘佛教中,指五停心观、别相念处、总相念处。据《四教义》卷四、卷八载,修“五停心观”,以抑止贪、瞋、痴、我见散乱心;修“别相念处”,指分别观想身不净、苦、无常、无我;修“总相念处”,指从总体上观想身、心、法、受皆不净,达到对人生世相总体的正确认识。通过对此“三贤位”的修习,为进入更高的级的修习阶段“四善根位”做准备。因为处此阶位者未入圣位,故名贤。大乘三贤位,又作三十心。指十地以前菩萨所修诸法。包括:①十住,安住正心,对已获得正确认识坚持不动。②十行,包括欢喜行、饶益行、无违逆行、无屈饶行、无痴乱行、善现行、无著行、难得行、善法行、真实行。③十回向,回向,以自己所修的善根功德,回转给众生,并使自己趋入菩提涅槃。包括救诸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不坏回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