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综合性文艺刊物。1924年11月17日创刊于北京,周刊,1925年起由北新书局发行,着重刊载杂感、散文,也发表诗歌作品及翻译文章。该刊的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鲁迅:《我与〈语丝〉的始终》),第一期印行即达15000份,后在全国发行,销数超过一般的大型杂志。初期由孙伏园主编,基本撰稿人有鲁迅、钱玄同、孙伏园、章延谦(川岛)、顾颉刚、江绍原、王品青等十六人,实际领导人是鲁迅,主要的战斗性文章由鲁迅执笔,是鲁迅在北京期间与北洋军阀统治,“甲寅派”及“现代评论派”进行战斗的重要阵地。同时,鲁迅还对语丝社内部以林语堂、周作人为代表的错误倾向进行了斗争。1927年10月15日出第153期后被北洋政府查禁,自第154期起迁沪出版,改为半月刊,由上海北新书局发行,以后,又受到国民党政府警告,并在浙江省被禁,鲁迅被加上“堕落文人”的罪名而受到通缉,该刊自第4卷第1期(1927年12月17日出版)始,由鲁迅担任主编。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编缉出版工作遇到许多困难,“对于社会现象的批评”稿件也大为减少,仍坚持斗争,发表了多篇揭露国民党统治的杂文和通信,与国民党及其御用文人进行了斗争,并对革命文学运动内部的机会主义作了有力的批判。1928年12月,鲁迅与语丝社内右翼势力的思想发生分歧,编缉工作受到严重干扰,辞去主编职务,由柔石接编。1929年9月出第5卷26期,柔石亦离职。之后,由李小峰等主持,1930年3月,出至第5卷52期时停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