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又称《十进制图书分类法》,简称《杜威法》或DC、DCC。美国图书馆学家杜威所创编,1876年第一次发表。书名原为《图书馆图书编目排架用分类法及主题索引》,连索引在内只有42页,采用十进制等级分类体系,类表共分三级,约1000个类目,标记符号用三位阿拉伯数字号码。1885年出了第二版,改名为《十进图书分类法及相关索引》,增加了类的级数,加深了细分程度,并编制了通用形式区分表。这一版奠定了它的基本体系,以后虽经十多次修订,但其体系基本未动。1951年出第十五版,正式定名为《杜威十进分类法》。1979年出到了第十九版。《杜威法》的分类体系是培根哲学分类体系的倒置,将所有学科归纳成九大类,不能归入任何一类的总为一类,共十大类,其基本大类为:
000 总论
100 哲学
200 宗教
300社会科学
400 语言
500纯粹科学
600 工艺学(应用科学)
700 艺术
800 文学
900 历史 大类之后还可逐次细分,并有几种复分表,供与主表类号组配用。为便于从主题查找类目,还附有相关索引。它还具有结构层次清楚,可不断扩展,也可随时缩小,采用了阿拉伯数字作标记符号,易认、易记、易排,提出了层累制编号等特点。它的出现,是19世纪70年代美国图书馆运动的产物,适应了美国图书馆事业的需要,对美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它不仅在美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在亚洲、欧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也相当流行。在世界通行的图书分类法中,它是出现最早、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图书分类法。《国际十进分类法》就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10年,《杜威法》开始传入我国,曾引起我国图书馆工作的变化,并相继出现了一些仿杜、补杜、改杜式的图书分类法。
拓展资料
杜威十进分类法 《仿杜威十进分类法》 《日本十进分类法》 杜威分类法 国际十进分类法 杜威法 《杜威法》 分类法史 理论分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