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中国伊斯兰教哲学名著。清代著名伊斯兰学者刘智(字介廉)编著。成书于清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前后。该书由本经、图、传三部分组成,共五卷六十篇。刘氏于《自序》中称全书内容均出自80多种阿拉伯文和波斯文伊斯兰经籍,实际该书综采伊斯兰哲学,中国古代哲学及西方科学而混成。该书受伊斯兰苏非主义(神秘主义)哲学思想影响极大,探讨神、自然与人的关系,强调归主的道路是天人混一。书中大量引用了波斯神秘主义诗人努尔丁·阿布杜拉赫曼·加米的《勒氐一合》的段落。
在该书《自序》中刘智称自己“辟居于山林间者盖十年焉,恍然有会于天方之经大同孔孟之旨也”。有感而作成此书。故刘氏作此书之宗旨在于调合伊斯兰思想与中国正统观念这一点是十分清楚的。刘氏在书中努力把伊斯兰苏非主义哲学体系与中国儒道合流的天人哲学学说融为一体,如书中真主意动而生“理”(理念),“理”生“气”(万物之形),万物复归于理的思想以及“大世界”(宇宙)、“小世界”(人体)的观点皆可属于苏非哲学的范畴。但是,刘氏在书中又称受孕是“阴阳交而水火聚”,引入了中国古代哲学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学说;书中又讲:“大世界先无形而后有形者,由理而达于气也,小世界先有形而后有无形者,由气而还于理也。”将“性理”(先天)与“形器”(后天)之间的关系改造为互为表里的辩证关系,从而大大发展了伊斯兰哲学,形成了融伊斯兰苏非主义哲学与中国古代辩证哲学为一炉的独特哲学体系。该书是中国伊斯兰哲学发展的顶峰,刘智之后,中国伊斯兰学术研究衰微,再未出现出于该书之上的哲学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