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黄颡鱼养殖指南

2023-03-06

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属鲶形目,鲿科,黄颡鱼属。俗称黄颊鱼、黄刺、盎公鱼、黄骨鱼、黄腊丁、嘎鱼、嘎牙子。黄颡鱼分布广,除西部高原外,全国各水域均有分布。它个体虽较小,但产量大。肉质细嫩,无小刺,多脂肪,其蛋白质含量为16.1%,脂肪为0.7%,是我国常见的食用鱼类,若作为药用常取其全鱼。其肉性味甘、平,有祛风、利尿之功效,可用以治疗水肿、喉痹肿痛等症。
黄颡鱼的种类颇多,常见种有长须黄颡鱼(P.eupogon)、瓦氏黄颡鱼(P.vachellii)、光泽黄颡鱼(P.nitidus)等。黄颡鱼类的背鳍刺和胸鳍刺均有毒腺,为淡水刺毒鱼类中毒性较强的鱼类之一。被刺后立即发生强烈灼痛,常因穿刺造成撕裂伤、出血、局部肿胀并引起发烧,患处一般剧痛半小时至1小时。

1生物学特征

1.1形态特征
黄颡鱼一般体长为11~19cm,体重30~100g。后部侧扁,腹部平直;头大;吻钝;口下位,横裂,上下颌均具绒毛状细齿,唇厚;须4对,上颌须长,末端达到或超过胸鳍基部;体无鳞;背鳍硬刺后缘具锯齿;胸鳍硬刺比背鳍硬刺长,刺活动时能发声;前后缘均具锯齿;有短脂鳍;尾鳍深叉形;侧线平直;背部黑褐色,体侧黄色,体侧有宽而长的黑色断纹,腹部淡黄色;各鳍灰黑色;鼻须一半白色一半黑色;脂鳍短小;体青黄色,大多数种具不规则的褐色斑纹;各鳍灰黑带黄色。
1.2生活习性
黄颡鱼为底层小型鱼类,多生活在静水或江河湖泊缓流中,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生存温度范围广,一般为0~39℃,最适宜生长水温为22~28℃,水体最适宜pH值范围为7.0~8.5,适宜溶氧量为3.0mg/L以上。觅食活动多在夜间进行。食性广,主要摄食小鱼、浮游动物和水生昆虫的幼虫和螺蛳等,偶尔也食水生植物。多在湖泊静水或江河缓流中营底栖生活,尤喜生活在具有腐败物和淤泥的浅滩处。白天潜伏于水体底层,夜间浮游至水上层觅食,冬季多聚在支流深水处。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因此在不良的环境条件下也能生活。
黄颡鱼是一种典型的广食性鱼类,刚孵化出膜3~5天的鱼仔吸收自身的卵黄作为营养。幼鱼主要食浮游动物和水生昆虫的幼虫,成鱼以小鱼和无脊椎动物为食。黄颡鱼2龄达性成熟。每年5~7月,雄鱼游至沿岸地带水草茂密的淤泥粘土处(水深8~40cm),利用胸鳍刺在泥底上断断续续地转动,掘成一个小小的泥坑,即为产卵的鱼巢。雄鱼筑巢后即留在巢里,等候雌鱼到来,在巢里进行产卵受精。产卵活动多在气候由晴朗转变阴雨的夜间进行。雌鱼产过卵后即离巢觅食,只有雄鱼在巢附近守护发育中的卵和仔鱼,直到仔鱼能离巢自由游动时为止(大约7~8天)。

2人工繁殖以及苗种培育

2.1人工繁殖
黄颡鱼一般雌性2龄,雄性3龄性成熟,水温为23~26℃时为繁殖盛期,怀卵量为每尾4000~6000粒。和鲤、鲫一样,属黏、沉性卵。受精卵在水温为24~26℃的条件下,一般需要经过72h孵化出仔鱼[1]。
进行人工繁殖前先选择体表光滑,鳍条完整,无病无伤体重为雌鱼75~100g、雄鱼125~150g天然野生的2龄黄颡鱼成鱼作为亲本,并且按照雌雄比1:1.2的比例放入池塘中进行专池培育。催产前应挑选雌性腹部膨大、柔软,且轻压腹部少量卵子流出;雄性应选择腹部膨大,用手挤压有精液流出且迅速在水中扩散的亲鱼作为催产亲鱼。
催产繁殖设备可采用四大家鱼繁殖设施。由于黄颡鱼有挖穴护卵的习惯,因此,鱼巢设置一定要把鱼巢放在产卵池的底部,并应将鱼巢扎紧,防止亲鱼发情产卵时破坏鱼巢。催产亲鱼雌雄按1:1配组,催产药物一般为促排卵素2号(lrh-a2)、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地欧酮或它们的混合配剂。催产后放入产卵池,让其自然产卵。
黄颡鱼为分批产卵鱼类,产卵持续时间较长,一般维持在6h以上[2],应让绝大部分的亲鱼产完后方可将鱼巢移入孵化环道或孵化缸中孵化。由于黄颡鱼的卵是附着在鱼巢上,孵化时只须保持微流水即可,也可以把附有鱼卵的鱼巢置放在静水池中或网箱中孵化,在静水孵化时,应布置增氧设备。
2.2鱼苗培育
当水温在25℃时,受精卵经孵化两天后,鱼苗开始出膜,出膜后的第三天开始摄食,其开口饵料为小型浮游动物。这时须将鱼苗转入鱼苗培育池进行转池培育,转入前应事先培育好鱼苗的开口饵料,并辅以蛋黄、鱼肉浆等人工饲料。鱼苗培育前期(1.5cm以前)主要以培育的天然饵料为主,当鱼苗生长至1.5cm以后,则须开始转食[3],每天增加投喂一些配合饲料,直至鱼苗完全摄食配合饲料为止。当鱼苗生长至3cm以上时,则可进行下一阶段的培育。

3成鱼养殖技术

3.1池塘养殖
3.1.1池塘条件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排灌方便的池塘,面积3~10亩,最好不选淤泥厚的老化池塘。每个池塘配备1台1.5~3.0kw的增氧机。用生石灰进行干塘曝晒和清塘消毒,以杀灭敌害生物和病原菌,注水1.5m左右。
3.1.2鱼种放养
池塘主养黄颡鱼每亩放养规格为20~50g/尾的鱼种3000~4500尾左右,搭养花白鲢200尾/亩左右(规格为7cm~9cm)[4]。所放鱼种应要求规格整齐、色泽鲜艳、体表光滑、无病无伤、鳍无残缺、体质健壮,入池前需用5%的食盐水浸洗10分钟。黄颡鱼种一般在每年4月下旬投放,搭配的花白鲢鱼要在黄颡鱼入池半个月之后再投放,以利于黄颡鱼的生长。
考虑到大规格商品黄颡鱼受市场欢迎,应投放30g/尾左右的大规格鱼种进行成鱼饲养。鱼种的放养量可根据池塘条件、管理水平、饲料供应和鱼种规格等情况灵活掌握。池塘混养黄颡鱼放养量一般每亩300~500尾(规格为4cm~5cm)[5],根据其它鱼类的放养情况及养殖技术水平,可以适当的增加放养量。
3.1.3饲料制作
由于黄颡鱼的食性为杂食性偏肉食性鱼类,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的同时,如果有条件还应辅助投喂鱼肉、动物内脏等动物性饲料,以补充黄颡鱼对动物性蛋白质的需要。人工配合饲料的蛋白质含量要求不低于38%~40%,配方:鱼粉4%,进口肉骨粉10%,血粉5%,豆粕20%,麦麸20%,预混料5%[6]。
黄颡鱼在仔、稚鱼及幼鱼阶段为典型的夜行性鱼类[7]。在人工养殖过程中根据其自然摄食节律适当调整投喂时间及投喂量可有效提高饲料利用率。
3.1.4日常管理 坚持早、中、晚三次巡塘,认真观察鱼类活动、摄食与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经常注入新水,防止水质恶化,还可防止鱼体发病和产生浮头现象。最好每隔10天注入新水20~30cm,在阴雨天要开增氧机。每半个月左右施生石灰1次,每次用量为15~25kg/亩。
3.2网箱养殖
在农村湖泊、水库、河沟等水体中开展网箱养殖黄颡鱼,能有效地利用水体,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是广大养殖户调整种养结构、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
3.2.1网箱养殖条件
网衣网目一般要求为2.0~3.0cm,网底网目为1.5cm,网箱的规格以12~24m为宜,网箱形状以正方形或长方形为宜,箱深2m。用楠竹或木条制做框架,将网箱安置于框架内,用圆柱体的泡沫作浮子,网箱底部用鹅卵石作沉子,使网箱随水位涨落而升降。设置网箱水域的水质要求活爽,溶氧较高。在鱼种放养前一周将网箱放入水中,使网箱壁粘附藻类,减少鱼体的擦伤。网箱之间的距离为2~3m。阳光强烈的地区,应在网箱上面加遮阳盖。
3.2.2鱼种放养
鱼种必须使用正规的苗种场生产的黄颡鱼,要求规格整齐、色泽鲜艳、体表无伤、体格健壮、活泼好动,最好使用人工繁殖的鱼种,这种鱼种成活率高、易驯化。
网箱养殖黄颡鱼一般在春节前后开始投放鱼种,此时水温低,鱼体不易受伤。鱼种下箱前需用5%的食盐水浸洗鱼体,以杀灭寄生虫和病菌。
网箱养殖密度一般在100~150尾/m2。此外,可适当搭养一些团头鲂[8],以充分利用饵料,净化网箱水质。黄颡鱼在苗种阶段生长较慢,长到4cm以上生长速度明显加快,一周年后达到性成熟,且雄性明显比雌性生长快,一般到8月底就可以达到200g/尾以上[9]。
3.2.3饲料制作
饲料最好是粉状饲料,配方同上述池塘养殖饲料,投喂时将饲料调成糊状,投在网箱的饲料台上。黄颡鱼喜欢吃软性饲料,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将鱼打成浆再拌粉状饲料投喂。由于目前市场上没有黄颡鱼的专用饲料,建议用叉尾鱼回饲料代替。
野生黄颡鱼喜昼伏夜出摄食,在人工养殖条件下经5~7天驯化,完全可以在白天上浮摄食[10]。
3.2.4日常管理
做好网箱养殖日志,记录每天水温、摄食、投喂、死鱼及病害等情况。经常刷洗网箱污物及附着藻类,使水体充分交换;经常检查网箱,发现破损及时修补,以免跑鱼或凶猛鱼类入箱;随着水库水位涨落,需把网箱调节到水深适宜的位置。
为调节好养殖密度,提高效益,要根据市场行情和鱼体生长情况,适时起捕上市,尽可能发挥最佳经济效益。网箱养殖黄颡鱼一般从8月初开始分批起捕销售。

4病害防治

黄颡鱼抗病力强,疾病少,但饲养管理不善也会发生病害,造成损失。鱼苗放池后进行鱼池药物泼洒消毒,定期在加工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及中草药进行鱼病预防。
由于黄颡鱼是无鳞鱼,对常用药物忍受力不及家鱼,因此要以防为主,治疗时尽量使用高效、低毒药物。建议以定期投喂药饵作为预防方法,每月使用氯霉素、土霉素等以及大黄、板蓝根等中药以0.1%~0.4% 的添加量投喂3~5天。或用漂白粉或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5:2)挂袋,一般每星期更换1次[11],要在扦捕、投放、运输中尽量避免损伤鱼体。以防在初春、冬季低温季节感染水霉。
以下介绍几种针对黄颡鱼疾病的常用药物:
1)杀虫剂。按0.03ppm/m3浓度的敌杀死全池泼洒,或用硫酸酮比硫酸亚铁0.15:0.05ppm/m3的浓度比例泼洒。以上杀虫剂对指环虫、车轮虫等杀虫效果较好,但两种药只能单用,不能混用或交替使用,更不能超量用药。
2)抗菌消炎剂。口服药(压成粒料在饲料中混匀)用痢特灵10g加土霉素20g拌匀,加入50kg饵料中,连续喂3天,日喂2次,也可用口服青霉素胶囊,加入料中(5g)连续喂3天,日喂2次,对鱼体消毒用0.25%漂白粉液或青霉素粉稀释集中浸泡10分钟。以上口服药料,最好现配现喂,配一次喂三天,切忌久放。主要针对细菌感染的病鱼。
3)对出血病的治疗。用生盐50kg/亩,全塘泼洒。治黄颡鱼鱼病应拒绝施用敌百虫药剂杀虫,否则会带来不良后果。
4)在投放、运输中尽量避免损伤鱼体,以防在初春、秋冬低温季节感染水霉。在高温季节如果发生了出血性水肿病,要连续使用二氧化氮全池泼洒2次,可以有效治疗。

5市场前景

黄颡鱼属于小型淡水鱼类,其肉质细嫩、少刺无鳞、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养殖者和消费者青睐,市场价格比较高,是经济价值较高的名优鱼类,也是目前最具发展潜力的淡水养殖品种,在国内市场上是中档鱼中价格最高的品种之一。

参考文献
[1] 许爱国; 宋学宏; 杨彩根,等. 黄颡鱼全人工繁殖适宜亲鱼性比及孵化水流控制技术[J].水利渔业.2006,26(6):35~37
[2] 段中华,孙建贻.瓦氏黄颡鱼的繁殖生物学研究[J].水生生物学报. 1999, 23(6): 610~616
[3] 王武,石张东,甘炼.江黄颡鱼幼鱼最适蛋白质需求量的研究[J].上海水产大学学报.2003, 12(2): 185~188
[4] 徐承旭.黄颡鱼的混养技术[J].新农村.2006(8):20
[5] 王丹; 孙长军.黄颡鱼的人工养殖技术[J].养殖技术顾问.2006(1):101~102
[6] 黄凯.小池塘养殖黄颡鱼试验[J].黑龙江水产.2006(6):152~153
[7] 杨瑞斌,谢从新,魏开建,等.不同投喂频率下黄颡鱼幼鱼的摄食节律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6(3):274~276
[8] 霍绍听,陈万光,雷存良.水库网箱养殖黄颡鱼试验[J].淡水渔业,2001(2):20~31
[9] 秦玉丽,吴良钱,李睿.网箱养殖黄颡鱼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8):4610
[10] 曹克驹.名特水产动物养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11] 李军; 孔令杰.黄颡鱼常见疾病防治技术[J].渔业经济研究.2006(2):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