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克氏原鳌虾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我国淡水养殖业产生的影响

2023-03-06

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a)是淡水螯虾的一种,英文名Red Swamp Crayfish或Red Swamp Crawfish.。它原产于北美,后传入日本,上世纪三十年代由日本传入我国,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而备受人们的青睐,其养殖的规模也是逐年扩大。本文结合最新的研究进展对它的生物学特性和其养殖所带来的影响作一简单的介绍。

1克氏原鳌虾生物学特性

1.1分类地位和基本特征
克氏原螯虾隶属于甲壳纲、十足目、鳌虾科,俗称龙虾、淡水龙虾、螯虾等。其成虾体长一般在7~13cm(眼至尾扇距离)之间,体型粗壮,甲壳呈深红色。虾体分头胸和腹两部分,头部有5对附肢,其中2对触角较发达,胸部有8对附肢,后5对为步足,前3对步足均有螯,第1对特别发达,与蟹的螯相似,尤以雄虾更为突出。腹部较短,有6对附肢,前5对为游泳肢,不发达,末对为尾肢,与尾节合成尾扇,尾扇发达。同龄的雌虾比雄虾个体大。雄虾的第2腹足内侧有1对细棒状带刺的雄性附肢。雌虾则无此对附肢,这也是识别克氏原螯虾雌雄的一个主要特征。
1.2生活习性
克氏原螯虾喜栖息于水草、树枝、石隙等隐蔽物中。该虾昼伏夜出,喜阴怕光。在正常条件下,白天多隐藏在水中较深处或隐蔽物中,很少活动,傍晚太阳下山后开始活动,多聚集在浅水边爬行觅食或寻偶。克氏螯虾对水体溶氧的适应能力很强,在水体缺氧的环境下,它不但可以爬上岸来,而且可以借助水中的漂浮植物或水草将身体侧卧于水面,利用身体一侧的鳃直接从空气中吸取氧气以维持生存。但是溶氧量低于2mg/L时,他的生长速度几乎是零。
另外,克氏原螯虾喜欢掘洞,并且善于掘洞。该虾掘洞很深,大多数洞穴的深度在50~80cm,约占测量洞穴的70%左右,部分洞穴的深度超过1m。其洞穴大多挖在离水面0~10cm的范围内,这些潮湿的地基可能适合它掘洞。小龙虾所掘大多数洞穴结构简单,即一个简单的开口和一条逐渐扩大的通向底部的隧道,洞中最多居住的虾不超过两个。离水面较远的洞穴的开口处可能有泥塞子或开有烟囱,这可能是为了防止洞中的水分蒸发。克氏原鳌虾的掘洞速度很快,挖掘一个洞的时间很短(平均6小时),并且一旦遗弃,就很少重新占有,而是去挖掘一个新的洞穴。
1.3食性
克氏原螯虾是杂食性动物,其食性在不同的发育阶段稍有差异。刚孵出的幼虾以其自身存留的卵黄为营养;第一次蜕壳后开始摄食浮游植物及小型枝角类幼体、轮虫等;经四五次蜕皮后,可摄食小型枝角类和桡足类。幼体变态结束则转变为杂食性;成体为杂食性,主要以大型水生植物、小型甲壳类、软体动物水生昆虫幼体、藻类、豆类、谷物和有机碎屑等为食,也食陆生植物嫩的茎叶;饥饿情况下,也会同类残食。在人工养殖情况下,幼虾可投喂丰年虫无节幼体、螺旋藻粉等,成虾养殖可直接投喂绞碎的米糠、豆饼、杂鱼、螺蚌肉、蚕蛹、屠宰场下脚料或配合饲料等,保持饲料蛋白质含量在25%左右;另外,在养殖克氏原鳌虾时种植水草可以大大节约养殖成本。
1.4繁殖习性
克氏原螯虾雄虾寿命大约为3~4年左右,雌虾寿命为4~5年左右。该虾一般在9~12个月龄成熟。根据oscar等(1995)和吕建林等(2006)对克氏原螯虾繁殖生物学研究表明该虾的卵巢是同步成熟,一年之中也只产1次卵。在自然条件下,7~10月为该虾的繁殖季节,其中以8~9月为高峰期;另外克氏原螯虾不是刚交配后就产卵,而是交配后,等相当长一段时间,大约为30d左右后才产卵。
克氏原螯虾的怀卵量较小,根据规格不同,抱卵量很不稳定。1~2年的雌虾怀卵量一般为100~500粒,平均为200粒;两年以上的雌虾抱卵量为500~1000粒。

2克氏原螯虾养殖对我国淡水养殖业产生的影响

由于克氏原螯虾具有掘洞的习性,对农田和水利设施具有巨大的破坏作用;加上该虾外壳坚硬,食用率低,所以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并没有把它作为一种养殖对象进行开发利用,反而把它作为一种敌害种类加以清除。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由于人们对其营养价值的逐渐认识以及烹调方法的改进,加之出口业的带动,使得克氏原螯虾的价格一路飙升。价格的走高,必然带动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掀起了食用小龙虾和养殖小龙虾的热潮,然而该虾的大量养殖也给我国的淡水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这里既有有利的影响,也有不利的影响。
2.1有利影响
2.1.1增加了就业机会,提升了农民的收入
近几年由于小龙虾的销路一直很好,市场供不应求,价格持续上涨,加上该虾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容易养殖,它不必非在塘内养殖,还可以采用稻田寄养的方式进行养殖,因而养殖规模在不断扩大。以湖北省为例,在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湖北的小龙虾越养越火。2006年,全省稻田寄养小龙虾面积达36万亩,出口小龙虾2.3万吨,创汇1.24亿美元,一举超过江苏,成为全国最大的小龙虾出口基地。如此大的养殖规模和如此好的效益,不但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也成为农民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
2.1.2出口创汇,国内市场潜力巨大
由于欧美以及日本、韩国等地的人们比较喜食克氏原螯虾,所以该虾在我国农副产品出口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据统计,截止2003年,全国累计出口淡水龙虾产品约22.508万吨,创汇11.056亿美元,利用淡水龙虾原料118.92万吨,因捕捉淡水龙虾而受惠的农户累计收益约66.7亿元。因出口加工行业兴起带出一批提炼甲壳素产品的生物化工企业,由此生产出4万余吨甲壳素的终端产品,经济价值达到140余亿元。
在国内,淡水螯虾作为一种大众食品,具有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等特点,近年来迅猛风靡全国,成为餐饮业最主要的可口菜肴之一。目前其国内的需求量激增,曾一度出现了养虾没有吃虾快的现象。
2.1.3提升了人们的膳食营养水平
小龙虾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据测定,100g干螯虾肉中,含水分8.2g、蛋白质58.5g、脂肪5.0g、几丁质2.1g、灰分16.8g、矿物质6.6g,还有钙、磷、铁等微量元素少量,而且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全部氨基酸,其中赖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等含量较高。加之该虾价格便宜,容易为大众所接受,这对提升人们的膳食水平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2.2不利影响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克氏原鳌虾的养殖在为我们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给周围环境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影响。
2.2.1杀死土著近缘物种,影响水产养殖
克氏原螯虾原产于北美,后传入日本,上世纪30年代从日本传入我国南京,目前已在我国生活了七十多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外来种。克氏原螯虾具有极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和扩散能力,目前几乎全国各地都有它的足迹。它的到来给我国的本地物种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克氏原螯虾对我国的中华绒螯蟹和青虾具有致命的杀伤作用,它能攻击蜕壳的蟹并以青虾为食,给中华绒螯蟹和青虾的养殖造成巨大的危害。
2.2.2降低生物多样性,破坏生态系统稳定
克氏原螯虾凶残贪食,大型水生植物、浮游甲壳类如枝角类、桡足类及底栖动物如螺类、贝类、鰕虎鱼类、水生昆虫都是鳌虾的摄食对象。该虾所到之处往往会造成当地某些物种的消失,进而改变了该地区原有的食物链,使得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遭到破坏。
2.2.3破坏土壤结构,危害水利设施
克氏原螯虾具有掘洞习性,且其洞穴走向多样化,给当地的土壤结构和水利设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螯虾在田埂和塘埂打洞,破坏了农田土壤结构,造成水土流失。另外,螯虾的掘洞行为,也给堤坝和河道造成安全隐患。目前大多数养殖户都采取稻田寄养的方式养殖克氏原螯虾,这对稻田的土壤结构和水稻的产量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2.2.4传播疾病
目前已经发现克氏原螯虾是肺吸虫病的中间寄主,肺吸虫病是寄生在人体肺部的吸虫,虫卵随病人吐痰而排出体外,其尾蚴进入水中后被螯虾吞食,在其体内发育成囊蚴,人吃了不熟的含有肺吸虫囊蚴的螯虾后,囊蚴会进入人体内并安居于肺部,主要会引起咳嗽、胸痛和腹泻等症状,严重时会引起癫痫。另外,由于克氏原鳌虾经常在环境恶劣的水体中出没,所以其体内也经常会富集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和化学农药等。

3我们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为了防治克氏原螯虾养殖过程中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实现鳌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我认为应采取如下几条措施。
3.1规范养殖模式,建立监控机制
为防止小龙虾的掘洞习性给水利设施可能造成的危害,小龙虾养殖区要远离堤坝和河道,在已经养殖该物种的地区,要严格控制养殖范围和水域,实施经常性跟踪调查研究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建立特定的生态检测体系,特别是对于封闭性的岛屿、泻湖等生态脆弱敏感区域,加大检测力度。必要时在一定水域建立隔离设施,以防鳌虾入侵到其它地区。
3.2加强对克氏原鳌虾的基础研究
目前,国内对克氏原螯虾的基础研究还很薄弱,对它的一些生物学特性还不是很了解,特别是对它的繁殖习性了解不是很多,规模化的人工繁殖尚未成功,对它的育种工作也尚未展开,这大大限制了螯虾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因而我们应加大对螯虾的研究力度,尽快解决规模化苗种繁育的问题,尽快开始对该虾的育种工作,以保证螯虾养殖业持续发展下去。
3.3加强健康养殖观念和无公害产品意识
随着人们对食品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的小龙虾产品一部分是供出口的,一旦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影响将是十分严重的。因此,要想实现螯虾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就一定要把好质量这一关。首先要加强对投入品的管理,尤其是在饲料和渔用药物上,要加强监管;另外对养殖水体的水质也要进行监管,某些污染较重的水体要严禁进行螯虾的养殖。最后还要像“阳澄湖大闸蟹”一样创建品牌,把优质、环保的小龙虾产品唱响,扩大知名度,形成具有地方特色人人称道的好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