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淡水黑鲷新品种引进与池塘养殖试验

最近更新:2023-02-01

淡水黑鲷学名厚唇弱棘(Hephaestus fuliginosus),隶属于鲈形目(ercifomes),鯻科(terapontidae),弱棘鯻属 (hephaestus),原产于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少有分布在淡水中的鯻科鱼类,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继罗非鱼后向世界推广的另一优良品种,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于1998年引进养殖试验取得成功。为探索名优鱼类的高产、高效养殖模式,促进我市名优高效渔业的产业化发展,我们于2006年5月~11月实施了淡水黑鲷新品种引进与池塘养殖试验项目,共引进尾重150g左右的淡水黑鲷鱼种342kg,经过156天的饲养共出成鱼980kg,平均个体0.43kg,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济宁市科技局邀请山东省渔业技术推广站、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济宁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等有关单位专家对该项目进行了鉴定,其综合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1池塘条件
试验实施地点选在邹城市渔业协会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城前镇洼陡水库渔场7#、8#池,面积分别为1.2×667m2、1.8×667m2,平均水深1.8m,环境、水质各项指标经山东省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检测均符合国家无公害水产品产地标准,并于05年2月通过了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其日平均气温10℃的积温为4696.7℃,持续217天左右,PH值在7.2~8.0之间,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池塘排列整齐,底质为砂壤土,淤泥30cm。并可借助地势自流排灌,适宜进行养殖生产。

2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在鱼种进池前10天,每亩池塘使用生石灰120kg进行干法清塘消毒,同时修整池塘,清除池底杂草、杂质、平整池塘。待药物毒性消失后,即可加注新水。由于本试验的主养鱼是吃食性鱼类,因此未施基肥。

3鱼种来源
2006年2月,从山东淄博发电厂渔场预订淡水黑鲷鱼种342kg,规格为166g/尾。当本地池塘水温稳定在18℃以上时即可放养鱼种。运输前3天应逐步停食、降温,使电厂渔场水温与试验地池塘水温基本一致(温差不超过3℃)。我们于5月28日,使用活鱼运输车将鱼种运至试验地点。鱼在车内停留时间约4小时,实际到货平均规格为150g/尾,平均体长11cm。

4鱼种放养
放养前使用4%的食盐水溶液浸浴鱼体10分钟,平均放养密度为800尾/667m2,同时搭配放养体重200g/尾的鲢鱼鱼种160尾/667m2、体重200g/尾的鳙鱼鱼种40尾/667m2。

淡水黑鲷新品种引进与池塘养殖试验
淡水黑鲷新品种放养情况

5饲养管理
5.1饲料
本试验全部选用项目组自行配制的1号、2号两种配合颗粒饲料投喂,1号配方为:鱼粉25%、豆粕30%、麸皮15%、棉饼10%、次粉8%、玉米5%、酵母5%、无机盐、多维素添加剂2%。2号配方为:鱼粉20%、豆粕32%、麸皮20%、棉饼8%、次粉8%、玉米5%、酵母5%、无机盐、多维素添加剂2%。经过测定,粗蛋白的含量分别在38%和35%左右。
5.2驯化投饵
每口池塘搭建饲料台一个,投喂时用竹棒慢慢敲击饲料台发出声响,约5~7天即可使鱼苗形成条件反射。淡水黑鲷习性类似于罗非鱼,抢食速度快,饲料投喂频率适当掌握,手撒一般采用“慢-快-慢”的原则,每次撒料的量不宜太大,具体投喂次数与时间长短以鱼自身情况及天气变化为准,力求不造成饲料浪费。每次投喂时间控制在20~25分钟左右,前期选用1号饲料投喂,粒径1.5cm,后期投喂直径2.5cm的2号料,一日四次,投饵率为3%~7%。具体关系见下表:

淡水黑鲷新品种引进与池塘养殖试验
淡水黑鲷池塘养殖水温、投饵次数、投饵率及饲料关系表

5.3病害防治
淡水黑鲷抗病能力较强,整个养殖阶段鱼病防治采取“以防为主”的措施,鱼种进塘当天全池泼洒聚维酮碘(含有效碘0.1%)1ppm,以后每20天全池泼洒一次。6~8月份每半月泼洒一次“鱼虫净”预防寄生虫病,整个试验期间未投喂药饵,养殖期间没有发生病害。
5.4日常管理
坚持每天早、中、晚巡塘,观察池塘中鱼群活动情况,黎明前观察鱼类有无浮头现象,浮头的程度如何;日间可结合投饵和测水温等工作,检查鱼活动和吃食情况;在高温季节,天气突变时易发生浮头,应在半夜前后巡塘,以及时制止严重浮头,防止泛池。
及时清除池内及池边杂物,保持水质清新和池塘环境卫生,每隔15天加水1次,每次加30cm左右,以补充蒸发消耗保持适当水量,改善池塘水质,同时按照三开两不开的原则合理使用增氧机。试验期间共用水质分析盒测量水体理化指标8次,PH值在7.2~8.0之间,溶氧7.3~10mg/L,氨氮0.1~0.15mg/L,亚硝酸盐0.005~0.007mg/L,硫化物0.05~0.07mg/L。
认真观察天气、水温、水质、鱼类生长和吃食情况,并做好生产日志。

6结果与讨论
6.1产量
06年11月12日,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对项目进行了验收,总产淡水黑鲷980kg,平均规格0.43kg/尾,平均亩产350kg。7号池产花白鲢246kg,8号池产花白鲢358kg。
6.2饲料系数
本试验共投喂颗粒饲料1440kg,产出淡水黑鲷成鱼980kg,其中7号池共投喂颗粒饲料 600 kg,共产鱼423kg,扣除鱼种150kg,饲料系数2.2;8号池共投喂颗粒饲料 840kg,共产鱼557kg,扣除鱼种192kg,饲料系数2.3,平均饲料系数2.26。
6.3经济效益
成本核算:本项目共引进淡水黑鲷鱼种342kg,每千克70元,实付款23900元;运费1500元;共用饲料1440kg,平均每千克3.5元,饲料费共计5040 元;池塘租赁费 1000元;人工费2100元;药物总计180元;电费320元;花白鲢苗种400元;其他支出200元。合计支出34640元。
收入:项目总产淡水黑鲷980kg,成鱼以每千克56元的价格被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收购,实收款54800元;花白鲢平均每千克4.2元,收入2500 元;总收入57300元。扣除成本支出34640元,实现纯收入22660元,投入产出比为1:1.65。
6.4本试验说明淡水黑鲷的确是一种产量高、效益好的养殖新品种,其食性和生活习性接近于罗非鱼,生长速度较迅速,适宜本地水域环境,养殖过程中可全部投喂颗粒饲料,适宜大面积养殖推广。试验中除因运输受伤有少量死亡外(入池后7日内共死亡12条),没有发生任何病害,该鱼抗病能力较强。
6.5淡水黑鲷较易捕捞,采用拉网捕捞法头网上网率80%以上,经3次拉网起捕率可达95%以上,最后干塘捕捞。淡水黑鲷属于名贵鱼类,价值较高,捕捞时应尽量避免鱼体受伤,以免影响其商品率。
6.6在养殖试验过程中严格按照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技术操作规程进行,达到了健康养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