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海水网箱养殖的发展方向

最近更新:2023-02-02

1.国外发展趋势

(1)网箱的大型化、超大型化:这对于拓展养殖海域,降低养殖成本,接近自然生态,提高鱼类品质非常有利。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网箱周长达180m,深度40m,有效容积7000m3,养殖产量300t。

(2)努力降低成本:由于技术成熟,产量激增,市场价格必然下跌,挪威的三文鱼价格20世纪90年代后期下降了18%。因此,必须降低成本,使养殖继续有利可图。采用加强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办法,包括降低饵料价格,提高饵料转换率,大幅度减少病害,提高人均劳动生产率,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组建超大型养殖公司等。

2.国内发展趋势

国内的发展趋势是在总结完善前几年深水网箱养殖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创出有本国特色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养殖路子。在箱体结构、养殖种类、饵料营养、环境管理、病害防治、素质教育、经营规模、产品质量上齐头并进,形成完整的深水网箱养殖技术体系,成为有效益、可持续、具规模的产业。

3.当前国内网箱养鱼的薄弱环节和改进建议

(1)箱体结构:国内网箱普遍偏小,使成本提高,效率低下,鱼活动范围小,抗风阻流能力弱,不便于离岸深水区养殖。挪威网箱,20年前为40m周长,5m深;10年前为60m周长,10m深;5年前为80m周长,15m深;目前已达120m周长,20m深。与之配套的水下监控、自动投饵等设备也十分先进,网衣防附着方面也从涂料发展为电脉冲。

建议在积极引进和仿制挪威大型深水网箱时,必须加强网箱受力理论基础研究,配套设施保护技术同步发展,改变单纯认为制造了箱架就是产业化的看法和盲目追求箱架数量的扩增,去制造“最大”的效果,牢记规模不等于效益的哲理。对湾内现有网箱作小改大、浅改深的改造,并探索浮绳式深水网箱等适合我国国情的路子。

(2)养殖种类:国内网箱养殖鱼类已有20多种,有的还显示出了很好的养殖性状及经济效益。如称为“海鲜之王”的石斑鱼,称为“国鱼”的大黄鱼,称为“南方大西洋鲑”的军曹鱼,称为“家鱼”的花鲈等,北方的牙鲆及引进的大菱鲆等。地处我国海岸线中部的浙江,除了大黄鱼以外,已具备规模养殖条件的高价值鱼还不多见。目前养殖的大黄鱼由于近亲多代繁殖,导致性状明显变化,如个体小型化,性成熟提前,生产慢,抗逆性低。

建议建立原种场,保证有效数量的亲鱼群体供繁殖用;走农业选种育种、提纯复壮之路,通过对野生种的良种选育,提高性状;组织力量对石斑鱼等高价值鱼类进行人工育苗攻关;进行遗传改良,培育优良品种及单性化、多倍体苗种;将北方冷水性鱼、南方暖水性鱼移至浙江养殖,避开不利生长的季节,进行“反季”或“错季”养殖;引进、开发新的养殖鱼种。

(3)饵料及投喂:国内目前投喂的饵料绝大多数为鱼糜饵料。该种饵料严重破坏海洋资源,污染水质,饵料系数高,且由于营养不均衡,使养殖鱼容易患病,造成成本高、效益低、质量差。建议完全摒弃鱼糜饵料,现阶段先采用湿颗粒饵料。这种饵料把鲜杂鱼、鱼粉、植物油粕、谷类等混合,掺以酵母、维生素、矿物质等,含水量25%~50%,制造方便,适口性好,可克服鱼糜饵料的大多数弊病。但该种饵料虽可放入疾病防治药物,但本身易携带病菌。为此,应积极研究不同鱼类、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研制出高效、适口的干饵料,也可尝试进口已有的养鱼干饵料。

(4)环境管理:国内目前对海域网箱养殖未实行许可证制度,对养殖场面积、养鱼密度、养殖场间距、养殖场与育苗场间距、投喂总量、海域连续使用年限、死鱼收集处理、养殖业者应具备素质等方面基本上未加管理,处于自发状态,因此,在养殖经营中污染、病害及其他行业矛盾频繁发生,不利于持续发展。而发达国家对此已有严格规定,如挪威,由国家渔业部、农业部、环境和地方政府与劳工部4个部门对养殖总量把关,及时、有效地办理许可证。目前挪威虽有80万~100万t年养殖量的生产能力,但发展仍然加以控制。

建议逐步仿照实施,如宁波市海洋与水产局拟订了海水网箱养殖密度、小区设置、轮休海区、饵料及药物使用等的初步管理措施。

由于不科学的养殖方法和过密养殖,长期投喂冰鲜杂鱼作饵料,残饵、排泄物大量沉积、陆源污染、水质富营养化,水环境、底质日渐老化,病菌滋生,鱼病日见严重。对于大多数病害,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加之盲目投药、过量用药,不但污染了水质,加大了病原的抗药性,而且降低了养鱼产品的质量,直接危及人类健康。挪威已对常见的两种病毒病和两种细菌病使用了有效的疫苗预防,一次注射后可终身免疫,且费用低廉,有效地控制了疾病,且使抗生素用量降低了99.7%。对死鱼处理、病害监测报告、药物使用等都有严格规定。

建议降低养殖密度,改善养殖环境,不用鱼糜饵料,科学投饵管理,针对性用药,建立健康养殖模式,加强病害监测预报。长远来说,进行培育抗逆品种、开展生物渔药、免疫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

(5)素质教育:我国目前养殖业者素质不高,未建立上岗证制度。挪威养殖业者需经渔民学校3年以上的培养,具有养殖专业知识和2年的养殖管理实践,才可申请许可证,他们对新技术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也较强。

建议实施从业人员资格培训和上岗证制度,联合各种力量,投入丰厚资金,对网箱养鱼的各薄弱环节开展深入、全面的研究开发。

(6)产品质量:我国由于种质退化,形态变异,饵料营养不全,养殖环境较差,过量用药等原因,海水网箱养的鱼质量堪忧。而挪威实施了世界形势种健康证书、饵料监察、药物控制、污染监测、加工管理、销售管理等各环节的综合管理措施,鱼的产品质量上等,让人们食用“安全鱼”,产品出口畅通无阻。即使这样,挪威养殖的大西洋鲑仍比不上海域环境优良的澳大利亚所养的同种鱼,在日本市场上价格低30%。

建议在养殖技术、监督执法、检验监测、渔民意识、加工销售等方面努力赶上。

(7)规模经营:国内网箱养殖多是家庭式经营,规模化企业经营很少,不利发展和提高,日本与挪威的差距也在于此。挪威的网箱养殖专业化分工已十分精细,设备、育种、养成、饵料、疫苗、加工、销售都分解承担,使养殖规模迅速扩大。就养成来说,养殖场从10年前的500家,减少到1999年的200家,平均每家产量由320t提高到2300t。目前挪威海水网箱养殖80%的产量由20家养成,其中最大的7家又占总产量的40%。在养殖各环节的产值上,养成只占21%,其余79%由苗种、捕捞、加工、出口、运输及营销、饵料等组成,三者分别占9%、21%、49%。

建议扩大投资面,广泛收集资金和技术,组建大型养殖公司和联合体,这样有利于技术的提高,减少风险,降低成本,简化管理,改善种质,提高质量,提高设备利用率,使工艺链、产业链、营销链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