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对虾黑死病

最近更新:2023-01-31

对虾黑死病又叫对虾抗坏血酸缺乏症,是由于抗坏血酸(即维生素C)严重缺乏而产生的一种对虾疾病,也是营养缺乏性虾病中研究比较多的一种。

对虾黑死病最易发生在没有藻类或其他维生素C来源,同时又投喂缺乏维生素C饵料的后期幼体和幼虾。患病的虾一旦出现明显的病症,通常在24~72小时死亡。每天死亡率在1%~5%,严重者患病群体累计死亡率可达80%~90%。死亡原因常与弧菌等继发性感染而引发的全身性败血症有关。

1.病状

患黑死病的对虾常表现为不摄食,腹部尾节和附肢的完整的表皮下,尤其是关节及其邻近的鳃部、前肠和后肠等部位有变黑的现象。有时容易与其他原因造成的黑鳃综合征或甲壳黑斑等病变混淆,但若仔细观察,就可根据表皮是否完整及有无其他病原体而区别开来。除黑斑外,有的病虾可有腹部肌肉浑浊现象。

2.防治方法

(1)在水中藻类含量少的精养系统中,注意投喂有效维生素C含量高的基础饵料。一般每千克基础饵料中含有2~3克有效维生素C,就能满足后期幼体和幼虾的正常生长需要。

(2)对于尚能摄食的对虾可投喂维生素C含量高的饵料(基础饵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应高于2克/千克饵料),或投喂加有鲜藻类的饵料。需要注意,普通的维生素C在海水中环境中很不稳定,较难有效被吸收利用。另外,饵料加工和在普通温度、湿度条件下贮存的过程中,绝大部分的维生素C可被坏或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