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对虾褐斑病

最近更新:2023-01-31

细菌性甲壳病多发生于养殖期和越冬期对虾,各种对虾均可患病。细菌性甲壳病的一些细菌是海水中很常见的种类,因此,对虾褐斑病的传染源应该是养殖用水。也就是说,水质恶化、水中细菌数量增加、对虾甲壳有轻度病变时,易引发对虾褐斑病。

细菌性甲壳病,又称褐斑病,病因与弧菌病基本相同,所以细菌性甲壳也是养殖对虾的常见病之一。

1.病状

细菌性甲壳病的特点,是在对虾甲壳表面出现褐色或黑色的斑块。斑块大小不一、形状各异,边缘清楚但不整齐,常单个或多个存在于包括附肢在内的甲壳表面的任何部位。如果连续观察,可以发现褐斑由很小的一点逐渐扩大,形成一较大的蚀斑块。

由于细菌的破坏作用,褐斑(或黑斑)处可表现为中央凹陷的溃疡性病变。有时病变深达甲壳下组织,这种情况下病灶往往中央凹陷而边缘比较浅,多呈白色。此时作组织切片检查,可发现局部甲壳下组织有淋巴细胞浸润等炎症反应。

2.防治方法

(1)保持水质清新,科学投饵,尽量减少污染,防止环境恶化。保持适宜的养殖密度,减少刺激,避免外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水内投放化学消毒剂或其他抗菌药物,以控制细菌数量。积极改善养殖环境。

(2)水体较小、换水方便的养殖池,每立方米水体可选用高锰酸钾1~3克,氯霉素1~2克,福尔马林5~15毫升,以及呋喃类药物进行药浴。水体较大的养殖池,可在保证水的温度、盐度等不出现较大波动的前提下,将池水大量排出(以保证对虾基本生存条件为限)。然后按每立方米水体有效氯0.1~0.5克的浓度加入漂白粉或其他含氯消毒剂,也可选用其他消毒剂,药浴1~2小时后进水,连续使用3~5次。必要时,根据病情使用抗菌药饵,以预防量投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