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综合养殖池塘的生产力与承载力

2023-03-06

池塘养殖生产力可分为实际养殖生产力和潜在养殖生产力,前者和养殖产量相当,亦称收获量,后者指可能提供最高养殖产量的能力。池塘的养殖力取决于养殖过程中池塘的饲养动物 (鱼类等) 现存量达到临界生物量 (critical standing capacity,CSC)、承载能力 (carrying capacity)。CSC常以单位面积的生物量 (kg/hm2)来表示。以养鱼池为例,当鱼载量或鱼的现存生物量在CSC以下,则鱼产量随鱼的密度 (生物量) 的增长而增长,直到获得最大的生长率; 当鱼的生物量增长到达CSC时,鱼的生长就受到抑制,鱼的生长率随鱼的密度 (生物量) 的增加而减慢,以至呈指数下降。而当鱼的现存生物量或鱼载量达到池塘承载能力时则鱼将停止生长。

临界生物量 (CSC) 或临界鱼载量及承载能力是与自然资源、饲养种类、施肥、投饵、增加溶氧、改善水质、轮捕轮放等密切相关的,可以通过相应地增加投饵、施肥、增加溶氧、改善水质环境条件及轮捕轮放保持合理密养、混养等措施来调整和提高池塘养殖的CSC和承载力。因之而有池塘天然鱼产力、施肥鱼产力、人工鱼产力、人工增氧和鱼产力等概念。

池塘天然鱼产力主要取决于集水区条件、池底土壤特性、气候条件和池塘形态等。据以色列的经验,未施肥、投饵的鱼池,鱼产量很难超过0.5g/m2·d,即合每0.066 7hm2年产鱼100kg以内。我国粗养池塘鱼产量一般也不超过此值。

池塘施肥鱼产力,通常包含有天然鱼产力在内。在不设置增氧机、不投饵、只施肥的情况下一般可以取得2.5~3g/m2·d的鱼产量,即合每0.066 7hm2年产鱼500~600kg。据Schroeder (1978) 的试验,施有机和无机肥料可以得到3g/m2·d的鱼产量,其中33%~50%是通过浮游植物初级生产量得到的,而50%~67%是通过细菌和腐屑得到的。据台湾省的经验 (Tang,1970),包括鲢、鳙在内的混养池可得到3g/m2·d的鱼产量,其中通过天然饵料得到的是47%,通过细菌、腐屑或直接吃有机质得到的是53%。

池塘投饵鱼产力,亦包含有天然鱼产力。在不设增氧机不施肥、只投人工饲料的情况下,其鱼产力一般为3g/m2·d的鱼产量或稍高些,即合每0.066 7hm2年产鱼600kg左右。

池塘施肥投饵设增氧机的鱼产力,亦包括有天然鱼产力。根据何志辉等 (1977) 的推算,河埒口饲养滤食性鱼与非滤食性鱼并重高产池塘中,鲢、鳙产量大约有50%~90%是通过浮游生物得到的,另10%~50%则是通过腐屑和细菌得到的。根据姚宏禄 (1993) 的研究报道: 苏州郊区主养青、鲤、鲩、团头鲂高产池塘,采取投饵、设增氧机,不施肥或基本不施肥,可以得到5g/m2·d左右的鱼产量,合每0.066 7hm2净产鱼800~1000kg,其中54%~73%是人工饲料得来的,18%~30%是浮游植物净产量得来的,6%~20%是通过腐屑细菌及少量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得来的; 南京刘家圩主养鲢、鳙、罗非鱼,采取施用猪粪等有机肥料,设置增氧机和辅以投饵,亦可得到5g/m2·d左右的鱼产量,合每0.066 7hm2净产鱼800~1 000kg,其中18%~28%是人工饲料得来的,29%~49%是浮游植物净产量得来的,34%~49%是通过腐屑细菌及少量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得来的。从上述三种养殖类型池塘溶氧的季节分布来看,在7~9月的高温 (水温28~32℃) 季节里,溶氧水平常是临界生物量 (CSC)、承载能力的主要限制因子。这时清晨溶氧经常低于1.5mg/L,而鲢、鳙、罗非鱼的耗氧水平一般比青、鲤、鲩、团头鲂的耗氧水平大30%~40%。经观测和推算: 在高温季节主养鲢、鳙、罗非鱼高产 (15 000kg/hm2) 静水鱼池的CSC约为6 000kg/hm2; 主养青、鲤、鲩、团头鲂高产池 (15 000kg/hm2) 静水鱼池的CSC约为11 250kg/hm2。所以,在主养鲢、鳙、罗非鱼池里,全年捕捞16~18次,使鱼的现存量保持其CSC,即6 000kg/hm2上下波动,鱼的呼吸耗氧占总消耗氧量的10%~15%; 主养青、鲤、鲩、团头鲂池基本上不实行轮捕,鱼的生物量也保持在其CSC以内,鱼的呼吸耗氧占总消耗氧量的20%左右。只要测报溶氧,适时注水和使用增氧机增氧暴气等措施,可有效的保证鱼类正常摄食生长,提高静水养鱼池的承载能力。1988年,作者等采取这些方法,主养青、鲤、鲩、团头鲂,获得6.4g/m2·d (1.9kg/m2·年) 的鱼产量,即每0.066 7hm2年净产鱼1 277kg。如果强化增氧措施、提高人工饵料的质量和饲养管理水平,静水池塘的养殖单产当可进一步提高。而采取流水养鱼的单养产量常可超过100g/m2·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