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石斑鱼的鱼病防治

最近更新:2023-02-01

石斑鱼的鱼病防治 Fish Disease Control

寄生性疾病

白斑病(leukoderma) 又叫瓣体虫病(petalosomasis)。石斑鱼体表出现形状不规则的白斑,严重时白斑扩大连片,头部、皮肤、鳍和鳃表面黏液明显增多,游动迟缓,呼吸困难,死亡后胸鳍向前方僵直,几乎紧贴在鳃盖上。致病体是石斑鱼瓣体虫 (Petalosoma epinephelis Huang等),寄生于赤点石斑鱼的鳃、体表和鳍上。用2×10-6浓度的硫酸铜海水溶液浸洗2h(水温30℃),次日重复一次,疗效显著。或用淡水洗澡4min,也可杀灭石斑鱼瓣体虫,治疗白斑病。

白点病 (white spot disease) 又叫小瓜虫病 (ichthyophthiriasis)。石斑鱼病鱼体表出现直径0.5~1mm的白色斑点,黏液增多,鳞片脱落,厌食,在鳃部寄生破坏鳃小片,致鱼呼吸困难,直至死亡。在水温30℃左右,白点病传染很快,几天内整个网箱或鱼池的石斑鱼都会被感染。致病体是刺激隐核虫(Cryptocaryon irritansBrown)。用淡水浸浴5~10min,或用100×10-6浓度的甲醛海水药浴30min至1h,3~5d一次。

回旋病 (circle round disease) 又叫粘孢子虫病 (myxosporidosis)。石斑鱼病鱼在海面呈不正常的回旋游泳,下不了深水层。致病体是脑粘体虫 (Myxosoma cerebralis)。预防方法是鱼种放养时用0.34×10-6浓度的高锰酸钾药浴10min,保持水质清新。

指环虫病(dactylogyriasis) 石斑鱼病鱼体表失去光泽,食欲不振,游泳迟缓。有的鳍条溃烂,体表和鳃部黏液增多,局部鳞片脱落,一侧或两侧眼球突出、发炎、坏死或脱落,游泳失去平衡,打转转。致病体是指环虫(Dactylogyrus sp.)。用0.8×10-6浓度的敌百虫溶液浸洗3~5min,隔2~3d一次,疗效显著。用淡水浸洗5~10min,每天一次,连续2~3d,疗效好。

吸虫病(diplectanumiasis) 大量寄生时,可引起石斑鱼病鱼游动缓慢,鳃上黏液增多,鳃部有的部位淤血,有的部位贫血呈淡红色,严重时会因呼吸困难而致死。致病体是石斑双鳞盘吸虫 (Diplectanum epinepheli Yamaguti)、分性双吸虫 (Gonapodasmius sp.)、石斑鱼异线双吸虫 (Allonemato bothrium epinepheli Yamaguti)等。治疗方法可参考指环虫病。

隐鞭虫病(cryptobiasis) 病症与吸虫病相似,病原体是隐鞭虫 (Cryptobia sp.),可用淡水或0.15×10-6 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5min杀灭。

鲺病(arguliosis) 鲺 (Caligus sp.) 寄生在石斑鱼鱼体表和鳃部,用吸盘吸取鱼体之养分,造成鳃组织的完整性受破坏,导致呼吸功能受损,最终使患病鱼死亡。鲺繁殖和传染很快,特别在海水温度较高的季节。可用100×10-6浓度的甲醛海水药浴20~30min,或用 (0.3~0.5)×10-6浓度的敌百虫药浴30min至1h,完全 杀灭。

淀粉卵甲藻 (Amyloodinium ocellatum)、锥体虫 (Trypanosoma sp.)、角孢子虫 (Ceratomyxa sp)、车轮虫 (Trichodina sp) 等寄生体对石斑鱼危害也较大。此外,线虫病 (Nematodiasis) 是石斑鱼较常见的寄生虫病,感染率很高。特别在网箱养殖条件下,饲料鱼的线虫对石斑鱼的感染甚为严重。有时体腔内出现数十条,因病症不明显而未引起重视。

细菌性疾病

烂尾病 (tailrot disease) 石斑鱼尾部体表充血发炎,皮肤腐烂,鳞片脱落。鱼病灶边缘充血发红,中央浮肿溃烂,严重时肌肉和骨骼外露,鱼体失去平衡,数天后死亡。多发生在4~10月,死亡率很高。预防可用0.34×10-6浓度的高锰酸钾药浴10min,治疗可用抗生素缓解病情。

溃烂病(ulcer disease) 石斑鱼病鱼主要症状是行动迟钝,游出水面,各鳍及基部溃疡,甚至遍体鳞伤,溃疡面大小不等,形状各异,溃烂面会加深,最终死亡,死亡率很高。致病菌是创伤弧菌 (Vibrio vulnificus)。发病季节为4~11月。用呋喃西林浸洗3~5min,内服抗生素,可控制病情。利用创伤弧菌强毒菌株制备的福尔马林灭活疫苗、热灭活疫苗和从创伤弧菌中提取的粗制脂多糖,通过肌肉注射接种青石斑鱼和鲑点石斑 鱼都能获得良好的免疫保护力。

细菌性白斑病 (bacterial white speckle disease) 石斑鱼病鱼体两侧最初出现指印状红斑,少数情况下可在头部和尾部发生,病灶部位稍有隆起。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灶转变为白斑,此时鳞片稍有竖起,较易脱落。鳞片脱落后白斑更为清晰。病鱼食欲丧失,死亡率高达90%以上,流行在冬季。预防措施是避免损伤鱼体。用抗生素和消炎药物可缓解病情,但效果不明显。

其他病害

营养性障碍综合症 (nutritional obstacle syndrome) 石斑鱼病鱼鳔内充气,腹部鼓胀,失去平衡,在水面或网箱底部打转游,所以渔民俗称“膨胀病”、“打转病”。组织切片可见肝细胞脂肪变性、坏死、空泡化、细胞核溶解。病鱼鳃和内脏器官出现局部或全身炎症,在水面浮游数天后死亡,死亡率较高。流行季节5~10月。用药物 “清胀宁” 防治,效果较好。

增生性肾脏病(proliferative kidney disease) 石斑鱼病鱼有不同程度腹胀,倒浮或侧卧,鳍和体表溃烂,一侧或两侧眼球突出、瞎或缺,体表发黑或发白,即石斑鱼养殖中严重流行的“胀鳔症”。血球分类,颗粒白细 胞平均占48.09%,单核细胞占2.82%,明显高于正常值。病原体是一种原生动物粘体虫(Myxosoma sp.)。发病率较高,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制的药物“鱼宝散”投喂,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