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硬骨鱼纲

最近更新:2023-02-13

概述

硬骨鱼纲硬骨鱼纲

硬骨鱼纲,脊椎动物亚门的一纲。占鱼类总数95%左右

骨骼或多或少为硬骨。
内鼻孔亚纲—肺鱼(lungfish)、矛尾鱼
辐鳍亚纲—9个总目
硬鳞总目—多鳍鱼目、鲟形目—–软骨硬鳞类
弓鳍鱼目、雀鳝目—–硬骨硬鳞类(全骨类)
真骨鱼类(teleost):
鲱形总目、骨舌总目、鲤形总目、鳗鲡总目—软鳍鱼类
银汉鱼总目、鲑鲈总目、鲈形总目、蟾形总目—-棘鳍鱼类 

 
有肺鱼亚纲、总鳍鱼亚纲及辐鳍鱼亚纲。至少有一部分真正的骨;头骨有骨缝。牙齿常与骨骼愈合。鳍条常有源于皮层的节。每侧常有2鼻孔。上颌咬缘常由膜骨类的前颌骨与上颌骨形成。常有鳔或功能似肺的鳔。仅少数较低等的种类肠有螺旋瓣膜。体内受精的种类相当少。胚胎均不包在硬卵壳内,借助于渗透平衡和能的转变来维持血中尿素和氧化三甲胺的低浓度(肺鱼类与矛尾鱼属除外)。

体型特征

硬骨鱼纲硬骨鱼纲的腮循环

由于辐鳍鱼类、总鳍鱼类和肺鱼类在地质时代的出现几乎同样早,在形态上初起就很有差别,一般认为三者居于同等的分类位置,来自一共同祖先。澳大利亚晚泥盆世地层中的早期古鳕类脑颅在一般结构上与棘鱼类的脑颅很相似,从棘鱼类尾鳍缺少尾上叶看,也与辐鳍鱼类相似,认为硬骨鱼类可能是从棘鱼类中分化出来的。故此棘鱼类既可列为硬骨鱼类的一亚纲;也可将它与硬骨鱼类并列为纲,且把二者合称为真口鱼类;也有人主张棘鱼类介于真口鱼类与板鳃形类包括盾皮鱼纲和软骨鱼纲之间。

辐鳍鱼类、总鳍鱼类、肺鱼类以及棘鱼类是比较相近的鱼类,广布于全球各种水域中,地质历程很长(志留纪至现代)。其中以辐鳍鱼类最为成功,大致从早期的软骨硬鳞鱼类进化到全骨鱼类,再到真骨鱼类;真骨鱼类现在仍十分繁盛,遍布各种水域中。棘鱼类在二叠纪末即已绝灭。另两类(总鳍鱼类、肺鱼类)只有少数种类在局部地区残存下来。

发现起源

硬骨鱼纲硬骨鱼纲幅鳍亚纲棘鳍总目

硬骨鱼类最早出现于中泥盆世。它们骨骼中的一部分或者全部骨化成硬骨质。头骨的外层由数量很多的骨片衔接拼成一套复杂的图式,覆盖着头的顶部和侧面,并向后覆盖在鳃上。鳃弓由一系列以关节相连的骨链组成;整个鳃部又被一整块的骨片——鳃盖骨所覆盖。因此,它们在鳃盖骨的后部活动的边缘形成的单个的水流出口。它们的喷水孔大为缩小,甚至消失。大多数硬骨鱼类由舌颌骨将颌骨与颅骨——舌接型的方式相关联。

这些硬骨鱼类的脊椎骨有一个线轴形的中心骨体,称为椎体;椎体互相关联,并连成一条支撑身体的能动的主干。椎体向上伸出棘刺,称为髓棘;尾部的椎体还向下伸出棘刺,称为脉棘。胸部椎体的两侧与肋骨相关联。额外的退化消失;所有功能性的鳍内部均有硬骨质的鳍条支撑。体外覆盖的鳞片完全骨化。原始的硬骨鱼类的鳞较厚重,通常成菱形,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早期肉鳍鱼类为代表的齿鳞,另一种是以早期辐鳍鱼类为代表的硬鳞。随着硬骨鱼类的进化发展,片的厚度逐渐减薄,最后,进步的硬骨鱼类仅有一薄层的骨质鳞片。原始的硬骨鱼类具有机能性的肺,但大多数后来的硬骨鱼类的肺转化成了有助于控制浮力的鳔。泥盆纪中期,硬骨鱼类分化成走向不同进化道路的两大分支:辐鳍鱼类(亚纲)和肉鳍鱼类(亚纲)。

骨骼特点

硬骨鱼纲硬骨鱼纲中的狼鳍鱼

硬骨鱼是水域中高度发展的脊椎动物,以其广泛的辐射适应分布于海洋、河流、湖泊各处。其类型之复杂、种类之繁多可为脊椎动物之魁首。本纲的主要特点即在于骨骼的高度骨化,头骨、脊柱、附肢骨等内骨骼骨化,鳞片也骨化了。其头部骨骼分化为数目很多、都有各自名称的骨片。这些硬骨的来源,有从软骨转变来的软骨内成骨;也有从皮肤直接发生的皮肤骨,故硬骨是双源形成的。硬骨鱼的鳃裂被鳃盖骨掩盖,不单独外露。喷水孔缩小,甚至消失。大多数有鳔,少数有肺。大多数是舌接式的头骨。原始的类群为歪型尾,进步的类群为正型尾。

内骨骼或多或少是硬骨性;体外被骨鳞,或硬鳞,或裸露无鳞;鳃裂外方覆以有骨片支持的鳃盖,鳃间隔退化;雄性腹鳍里侧无鳍脚,尾鳍多为正形尾;鳔通常存在,大多数种类肠内无螺旋。硬骨鱼的体型典型的为纺锤形。背鳍、臀鳍、胸鳍、腹鳍及尾鳍均存在。偶鳍基部变窄,鳍呈扁状,转动灵活。身体各部比例的变化及各种鳍的相互位置及鳍支持构造的变化是分类的重要依据。兹引用对现代鲈鱼的外部形态分部及常用描述用语做为参考。

对古生物学的研究来说,骨骼特征更为重要,由保存下来的骨骼反映出形态特征,对鱼类化石的分类非常重要,尤其是头部骨骼构造。硬骨鱼的鳞片,其形态和结构均具有演化和分类上的意义。在古老的硬骨鱼类中有两种类的鳞片结构,即硬鳞和齿鳞;在现代的硬骨鱼类中则为骨鳞,包括圆鳞和栉鳞。硬鳞(ganoidscale)是原始硬骨鱼所具有的鳞片,来源于真皮。呈菱形,其表面珐琅质层(闪光层)和底部的骨质层都很厚,而中间具血管的齿鳞层很薄。现生者仅为少数鱼类如Polypterus(多鳍鱼)和Acipenser(鲟鱼)所具有。而化石鱼类具硬鳞者颇多。齿鳞又称整列层鳞,为原始总鳍鱼和肺鱼所有。由下而上分为四层:片状骨质层、海绵状具血管腔的骨质层、具血管的齿鳞层以及表面的珐琅质层。

骨鳞(bonyscale)是硬骨鱼类中最进步的真骨鱼类所具有的鳞,为常见的鳞,来源于真皮细胞骨化所生成的骨质板,硬鳞层退化,鳞片薄而富有弹性,通常为圆形,叠瓦状排列。后缘光滑无锯齿者称圆鳞,后缘有锯齿者称栉鳞。后者多见于海生类型。

肉鳍亚纲

硬骨鱼纲硬骨鱼纲

特征:口腔内具有内鼻孔;有原鳍型的偶鳍,即偶鳍有发达的肉质基部,鳍内有分节的基鳍骨支持,外被鳞片,呈肉叶状或鞭状;肠内有螺旋瓣。

总鳍总目

特征:中轴骨骼的基础是尚未骨化的弹性脊索,椎体不存在;偶鳍支撑叶的末端圆形,具中轴骨,由4个坚实软骨组成,且有侧嵴条;体鳞菱形或圆形,外层为似珐琅质的科司美层(cosmine);头下有1对喉板。仅腔棘鱼目Coelacanthiformes矛尾鱼科Latimeriidae矛尾鱼LatimeriachalumnaeSmith唯一生存至今的鱼类,有活化石之称。鳔已骨化,无内鼻孔。1938年在非洲南部近海首次发现,此后又得80尾左右。

肺鱼总目

特征:以“肺”(鳔)呼吸空气,偶鳍支撑叶尖锐;具内鼻孔;现生种类具复瓦状的圆鳞;尾鳍与背鳍、臀鳍相连,在水中,鳍能像脚一样支撑着身体。;有动脉圆锥,心脏分成不完全的两个部分;头下无喉板。鳔的构造与作用似陆生动物的肺,在氧充足的水中用鳃呼吸,水域干枯缺氧时,改用鳔呼吸,为淡水种类。化石分布很广,中国四川的地层中也有发现。现存种分为两目:单鳔肺鱼目Ceratodiformes澳洲。双鳔肺鱼目Lepidosireniformes南美洲、非洲。非洲肺鱼

辐鳍亚纲

硬骨鱼纲鸽子鱼

辐鳍亚纲Actinopterygii(又称真口亚纲Teleostomi),我国产28目辐鳍亚纲硬骨鱼类。
特征:偶鳍一般在基部无肉质浆叶(多鳍鱼例外),支鳍骨只有1行,鳍条呈辐射状排列。无内鼻孔。绝大多数种类有鳔。鳃间隔退化。泄殖腔不存在,肛门与泄殖孔一般不位于腹鳍基底附近(鲟形目例外),肛门开口于泄殖孔的前方。体被硬鳞、圆鳞或栉鳞,或裸露无鳞。无内鼻孔。无鳍脚。

硬鳞总目Ganoidomorpha
特征:腹鳍腹位,胸鳍位低,尾鳍歪尾型或短截歪尾型;大多数在喉部具有喉板;大多数鳞片为菱形硬鳞;鳔大部分有螺旋瓣;心脏动脉圆锥有3-8列瓣膜。

鲱形总目Clupeomorpha
特征:腹鳍腹位,鳍条一般不少于6枚;胸鳍基部位置低,接近腹缘;鳍无棘,圆鳞。

鳗鲡总目Anguillomorpha
特征:体延长,多少呈鳗形。腹鳍腹位或无腹鳍,背鳍与臀鳍通常很长,且与尾鳍相连。仔鱼体似柳叶,个体发育中经过明显变态。本总目分3个目:鳗鲡目Anguilliformes、囊咽鱼目Saccopharyngiformes及背棘鱼目Notacanthiformes。中国现知仅产鳗鲡目。

鲤形总目Cyprinomorpha
特征:腹鳍腹位,背鳍1个。通常鳍无棘,有时背鳍、臀鳍及胸鳍有1-3枚棘,是为分节的假棘,由鳍条骨化而成。某些种类有脂鳍。鳔有管通于消化管。具有韦伯氏器,其中三脚骨与鳔相联系,故称此类为骨鳔类。广泛地分布于世界各大洲,大部分生活在淡水水域,尤以热带淡水中最多。种类繁多,约有5000种,其中许多种类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硬骨鱼纲层鳍

鲈形总目Percomorpha
特征:腹鳍胸位或喉位;鳍一般有棘,体通常被栉鳞,稀有裸出或被小骨片或骨板;许多种类头部骨骼上具刺;口裂上缘仅由上颌骨组成;鳔无管或无鳔,稀为鳔有管。

银汉鱼总目Atherinomorpha
特征:腹鳍腹位、亚胸位,有5-9鳍条;胸鳍位高,基底斜或垂直;背鳍1或2。鳔无管。体被圆鳞。本总目由3目组成,即鳉形目(Cyprinodontiformes)、银汉鱼目(Atheriniformes)、颌针鱼目(Beloniformes)。

鲑鲈总目Parapercomorpha
特征:腹鳍亚胸位、胸位或喉位。鳔无管。圆鳞或栉鳞。奇鳍有棘或无,有些种类具脂鳍。尾鳍骨骼具有一正中轴尾下骨片。鲑鲈总目分2个目,即鲑鲈目(Percopsiformes)和鳕形目(Gadiformes)。中国仅产鳕形目。[1]

蟾鱼总目Batrachoidomorpha
特征:体短粗,平扁或侧扁,皮肤裸出,有小刺或小骨板;鳃孔小,位于胸鳍外侧的腹面腹鳍胸位或喉位;均为底栖的肉食性鱼类。本总目共有4个目,中国产3个目,即海蛾鱼目、喉盘鱼目和鮟鱇目。喉盘鱼目现知中国仅产于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