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对虾红腿病

最近更新:2023-01-31

对虾红腿病又称对虾红胃病。孤菌引起。病虾附肢变红,游泳足最为明显。病情严重时胃壁呈红色、胆区呈橙黄色。用显微镜检查见患部的红色素细胞扩张,鳃丝末端具大量的短杆菌(即孤菌)活动,水中观察,病虾多在池边水面缓慢游动或在表层作垂直打圈,有的静伏池底,摄食极少或停止,对惊扰反应迟钝。

养殖对虾发生“红腿病”比较常见,各种对虾均可患病,并主要影响幼虾和成虾。在我国北方一些沿海地区,该综合征多在8月份前后出现,近年来发病时间有提前的趋势。一些老化的养殖场中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有时可造成整池对虾在较短时间内全部死亡,是目前对虾养殖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

1.病状

对虾红腿综合征表现为附肢,尤其是游泳足,有时也包括尾扇在内呈鲜红色。病虾摄食减少,沿池边缓慢游动或伏于池边,严重者可见腹部肌肉浑浊。对虾在短期内出现急性大量死亡是该病显著的特征。

2.防治方法

(1)重视投放虾苗前的清池工作,经常换水。使用优质饵料,保证饵料清洁和科学投饵,减少污染,尽量保持良好的养殖环境。尽量减少环境压力和刺激,在条件不完善的养殖场,养殖密度不宜过高。在发病期到来之前,使用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每立方米水体有效氯浓度0.3~0.5克,池内定期泼洒,也可使用一些具有杀菌和改善底质作用的制剂。发病率较高的地区,可按治疗量的1/3~2/3定期投喂一些抗菌药饵。育苗期的亲虾和虾苗,选用经组织病理学检查、无细小样病毒感染的个体和苗种。积极改善养殖环境。参考幼虾和成虾弧菌病的治疗方法,投喂抗菌药饵和处理养殖池水。

(2)抗生素对中国对虾红腿病病原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病原菌对氯霉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吡哌酸高度敏感;对白霉素、庆大霉素、土霉素、新霉素、链霉素、磺胺嘧啶、四环素、痢特灵中度敏感;大多数菌株对青霉素族、头孢菌素、先锋霉素轻微敏感和耐药,对多肽类耐药。

(3)中草药对6种病原菌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在防治对虾细菌性疾病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6种红腿病病原菌对15种中草药敏感试验表明,对黄芩、黄柏、大黄、黄连高度敏感;对地榆、苦参、野菊花、桉叶、穿心莲中度敏感或轻微敏感;槟榔没有抑菌作用。这些中草药主要成分是内含生物碱、甙类、挥发油鞣质,具有抑菌、收敛、解毒、消炎等作用。除此之外,无抗药性和耐药性,无药害残留,与使用抗生素相比,不会给对虾生长带来不利。

(4)漂白粉、生石灰、硫酸铜杀死病原微生物效果显著,是理想的治疗对虾红腿病药物。当病原菌达4×106个/毫升时,经每立方米水体用1克漂白粉、20克生石灰、0.5克硫酸铜杀菌60分钟后,存活率基本为零。漂白粉对成虾的用量是每立方米水体用32克,10克以下对虾无任何变化。虾池中防治红腿病时,可采用漂白粉和生石灰交替泼洒,配合投喂药饵,效果更佳。

红腿病的流行较广,几乎所有的虾池均有发现,特别在放养密度较大和水质富营养的虾池,如东方对虾、长毛对虾、斑节对虾易患此病。多发生在7~11月份,对体长7厘米以上的对虾危害最大。防治可用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池消毒;控制放养密度;加强养成期饲养管理,严格控制投饵量;发病前做好预防工作,每立方米水体用漂白粉2、克全池泼洒,每月2~3次;发病时用呋喃唑酮1ppm全池泼洒消毒,且每天用100千克饲料混合100~150克氯霉素,连续投喂5~7天,或每天用100千克饲料混合土霉素300~500克投喂,疗效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