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电厂余热水越冬淡水白鲳

最近更新:2023-02-01

淡水白鲳具有生长快、食性杂、性温驯、喜温、疾病少、易养捕等优良特性,但其下限临界温度为12℃,对低温的耐受能力较弱,越冬水温低于24℃时很容易感染鱼病导致大批死亡,造成越冬失败。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电厂余热水供其越冬,这一越冬方式具有规模大、成本低、安全可靠的特点。

越冬池及配套设施 越冬池系温流水养鱼池,通常用砖、石、水泥结构或混凝土等坚固材料建造,也可在泥土池上覆盖聚乙烯薄膜或在泥土池壁周围敷着铁皮等办法替代。面积可大可小,一般为数十平方米。鱼池形状有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八角形等,以圆形、椭圆形效果为佳。在冷凝器冷却水循环利用的电厂,越冬池应配置下列几种水源:冷凝器出水,即冷却前的循环水,黄河流域年温度变幅多为22~41℃;冷凝器进水,即冷却后的循环水,黄河流域年温度变幅多为14~36℃;补充水,多为井水或河水。有条件的还应在供水系统接通汽机排放的废气。以利于在温度较低的月份有效控制水温。上述条件是一般电厂所不难做到的,而且均属资源综合利用,运行费极低。除供水系统外,还应有配套的排水、排污系统和沉淀池,并同时接通两个机组的水源,防止机组停机时造成经济损失。

越冬前准备 越冬前渔池应排干并用漂白粉或生石灰彻底消毒(分别为每平方米20克、100克),1周后即可放养。淡水白鲳进越冬池时间应早于罗非鱼,整个工作必须在第一次寒流到来之前完成(黄河流域为10月上、中旬),水温低于16℃起捕会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起捕时应选择温暖无风的天气,做到操作细致,动作轻快,转移及时,避免鱼体擦伤和冻伤。起捕后随即用1ppm漂白粉或3%食盐水药浴10分钟,也可用0.2ppm亚甲基蓝药浴10~15分钟。注意随起捕随入越冬池,不捆箱,尤其不用网箱蓄养过夜。不同大小规格的鱼种应分池放养,分级管理。入池亲鱼力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有轻度擦伤的可在伤口处涂上紫药水或青霉素软膏,注意亲鱼较鱼种提前10天左右进越冬池为好。起捕过程中要加强检疫工作,不符合越冬要求的鱼另行处理。为提高越冬成活率,应在越冬前加强管理,精养细喂,增加脂肪积累,提高肥满度,为安全越冬打下可靠物质基础。

放养密度 主要取决于池水的交换量,注入水的溶氧量。此外,放养密度还受饵料数量、质量以及排污情况的影响。在饵料营养合理、数量充足和排污畅通、彻底的前提下,可按下列公式计算:W=(D1-D2)Q/R。式中:W—最佳载鱼量(千克/全池);D1—流入水溶氧量(克/吨);D2—维持鱼类生长最低溶氧量(这里可取参考值2.46);Q—注入水量(吨/小时.全池);R—鱼类耗氧量(克/千克·小时)。需指出的是,最佳载鱼量是养鱼后期应收获或稀疏时的重量,届时若不及时处理,溶氧将大幅度下降抑制越冬鱼类摄食和生长。为了不浪费水体,一般以最佳载鱼量的50%左右比率放养,达到最佳载鱼量后再分池疏稀。水交换量每小时1次的流水养鱼池最佳载鱼量为每立方米25千克左右,放养密度12千克/米3左右为宜。

越冬管理 水温调控是越冬成败的关键,有条件的可配置热电偶水温自动显示和报警系统。淡水白鲳进越冬池后要合理控制水温,以高于原起捕池2~3℃为起点,逐步升温,每小时升温幅度不超过2℃,同时又应在24小时内将水温调至25~30℃,最好能调到其最适生长温度28~30℃。第2天即可开始驯化投饵,强化管理,增强其体质,这一过程应不少于15日,尔后,根据需要和计划进行越冬管理,凡出池规格和时间不受限制的,继续强化管理,这时其生长速度很快,50~100克/尾规格鱼种,经70~90天时间培育可达500~1000克/尾商品规格;凡需要控制出池时间和规格的,对水温进行“波浪式”调控,即在进池鱼种体质增强后,人为将越冬池水温控制在20~22°℃,这时鱼群代谢活动能力降低,但必须加强药物预防鱼病工作,每周一次交叉使用1ppm漂白粉和0.1~0.2ppm硝酸亚汞,用药时适时减少水的交换量30分钟左右;人工降温1个月后应逐步升温至25~30℃,再强化培育15天左右,然后再进入下一个人工降温过程,如此循环往复直至越冬结束。越冬期间应根据淡水鲳不同发育阶段对蛋白的需求,分别提供不同的全价颗粒饵料:5~25克/尾规格的鱼种,饵料蛋白35%左右为好(其中动物蛋白35%);25~50克/尾规格的鱼种,饵料蛋白32%左右为好(其中动物蛋白30%);50~150克/尾规格的鱼种,饵料蛋白30%左右为好(其中动物蛋白25%);150克/尾以上至商品鱼,饵料蛋白28%左右为好(其中动物蛋白20%)。根据水温确定适宜投饵次数,水温28~30℃日投饵6~7次;25~28℃(或30~32℃)日投饵5~6次。出池时间和规格不受限制的鱼种日投饵率5~10%,成鱼养殖日投饵率3~8%,每15天随机抽样测定生长情况,作为调整投饵率的依据;需要控制出池时间和规格的,人工降温期间日投饵率0.5%左右。越冬期间,每15天左右增投2次富含维生素E的青莱和人工培育的蚯蚓,有利于亲鱼的性腺发育。流水鱼池鱼类密度大,投饵量大,鱼类粪便残饵多,每5小时排污1次。还应定时监测水质变化情况,保持排水口每升水体溶氧不低于3毫克,总氨不大于1.5毫克,每升水体NO2不大于0.1毫克,发现鱼群食欲不振,食量大减,表明总氨和NO2-偏高,溶氧下降,应及时增加供水量、及时排污或分池。水温25~30℃,淡水白鲳有很强的抗病能力,连续5年观察没有鱼病发生,越冬成活率95%以上,采用水温“波浪式”控制越冬管理办法,要加强鱼病防治,如发现小瓜虫病,立即减小池水交换量以0.1~0.2ppm硝酸亚汞全池泼洒,每日1次,连续3天;发现白皮病,用1ppm漂白粉全池泼洒,亦为每日1次,连续3天,均有特效,这样,其越冬成活率可以达到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