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沙蚕

最近更新:2023-02-17

沙蚕属环节动物门中的多毛纲。沙蚕为无脊椎动物。

形态特征

沙蚕体似蠕虫,呈长椭圆柱形而稍扁,两侧对称,后端尖。整体由头部、躯干部和尾部3部分组成。头部发达,由口前叶和围口节组成。第1刚节前凸出一小叶,称为口前叶,背面有2对简单的圆形眼,前缘有1对细小触手及1对粗大的触角。口前叶后为第1节,腹面有口,称围口节,两侧各有4条细长触须。口内有一可伸缩的吻,吻前端有1对大颚,用以捕食。躯干部具有许多刚节,各节两侧有1对外伸的肉质扁平凸起,称为疣足,足上有刚毛。疣足多为双叶型,具有游泳和爬行功能。刚毛有毒腺,刺到皮肤有红肿疼痛感觉。尾部为体的末节,亦称肛节,节上有1对肛须,肛门位于肛节末端背面。多为雌雄异体,无明显的生殖器官,只在生殖前期形成生殖腺,出现体色或形态变化,称异沙蚕体。其发育比较复杂,受精卵须经过螺旋卵裂、担轮幼虫、后担轮幼虫、疣足幼虫、刚节幼体等发育形成成体。

分布分类

我国近海均有分布,种类也繁多。黄海和渤海分布的沙蚕科种类有红角沙蚕 Ceratonereis erythraeensis,体长约115毫米,宽4毫米,约有215个刚节,体红褐色,体前部背面多具深色斑,背须基部有栗色斑,栖息于黄渤海沿岸潮间带中区的粗沙管或红褐色的软泥管内;环唇沙蚕 Cheilonereis cyclurus,体长100—210毫米,宽9—19毫米,约有100多个刚节,体前部的刚节后半部具褐色横带,疣足上有黑色斑,栖息于黄渤海沿岸潮下带的各种空贝壳内,尤喜与大寄居蟹共生;光突齿沙蚕 Leonnates persica,体长约80毫米,宽约10毫米,具110个刚节,栖息于黄海潮间带和潮下带海底;琥珀刺沙蚕 Neanthes succinea,体长50—60毫米,宽4—5毫米,具80—120个刚节,体前部有浅褐色斑,栖息于渤海沿岸海底;锐足全刺沙蚕 Nectoneanthes oxypoda,体长260毫米左右,宽10毫米左右,具180余个刚节,体鲜红色具虹彩,栖息于黄渤海沿岸潮间带泥滩内;异须沙蚕 Nereis heterocirrata,体长可达100毫米,宽8毫米,约有88个刚节,口前叶、触角和体前部背面多有浅咖啡色斑,栖息于黄海沿岸潮间带中、下区的牡蛎生活区;多齿沙蚕 Nereis multignatha,体长120毫米,宽10毫米,具100多个刚节,体绿褐色或褐色,栖息于黄海潮间带中、下区的牡蛎生活区;真齿沙蚕 Nereis neoneanthes,体长约80毫米,宽约7毫米,具80—90个刚节,栖息于黄海潮间带下区的砾石碎壳内和贻贝养殖架上。旗须沙蚕 Nereis vexillosa,体长40毫米以上,宽约3毫米,具80多个刚节,体墨绿色,体后部色浅,栖息于黄渤海潮间带中、下区。拟突齿沙蚕 Paraleonnats uschakovi,体长达633毫米,宽12毫米,具280多个刚节,体呈鲜艳的黄绿色,栖息于黄海潮间带中、下区的泥沙滩内;独齿围沙蚕 Perinereis cultrifera,体长约100毫米左右,宽约5毫米,具96个刚节,栖息于黄渤海潮间带上区;多齿围沙蚕 Perinereis nuntia,体长100毫米,宽6—7毫米,约具100多个刚节,栖息于黄渤海潮间带石块下的泥沙内;双管阔沙蚕 Platynereis bicanaliculata,体长100毫米左右,宽9毫米左右,约具130个刚节,体呈浅褐色,体背两侧和疣足的背上具绿色斑,栖息于黄渤海潮间带上区;杂色伪沙蚕 Pseudonereis variegata,体长100毫米左右,宽5毫米左右,具130多个刚节,体背面褐色或深绿色,具深色斑,栖息于黄海中部和渤海南部潮间带上区的海藻丛中、牡蛎区和石缝裂隙间的泥沙中;及日本刺沙蚕和双齿围沙蚕等数10种。除后2种外,其他各种本章不分述。沙蚕是钓业和水产养殖业饵料生物。也是良好的食疗兼优的药膳及制作农药的原料。

经济价值

沙蚕和卤虫是构成海洋生物食物链的主要成分之一,是鱼、虾、蟹类的上好食物,所以颇为水产养殖界重视。沙蚕具有药用食疗价值,目前已被人们当作美食和营养保健品利用。因此需求量增大,除人工养殖供给饵料和食用外,对自然资源的索取也相对加剧,为了维护海洋生态平衡,合理利用该类资源,部分地区已制定相关渔业法规加强保护和管理。

外形各部名称

1.大颚 2.颚环 3.口环 4.触手 5.触角 6.口前叶 7.眼 8.触须 9.围口部 10.背须 11.上背舌 叶 12.背刚叶 13.下背舌叶 14.腹刚叶 15.腹舌叶 16.腹须 17.足刺 18.刚毛

沙蚕沙蚕 头部背面
沙蚕沙蚕 疣足

分 类: 多毛纲 沙蚕目 沙蚕亚科

地方名: 海蚯蚓、海蜈蚣

英文名: Nereis,Clam worm,Palolo worm

日文名: ゴカイ

韩文名:

学 名: Nereis perinereis (围沙蚕)、Nereis neanthes (刺沙蚕)

外部形态 体长圆柱形,两侧对称、后端尖,具许多(80~200多个)体节。 可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头部发达,由口前叶和围口节两个主要部分组成。腹 面具横长的口,其两侧具3~4对触须,躯干部有许多结构相似的体节,每个体节 两侧具外伸的肉质扁平突起,即疣足。尾部为虫体最后1节或数节,具一对肛须、 肛门开口于肛节末端背面。围沙蚕和刺沙蚕是50多种沙蚕中较大者。

主要加工产品形式 活鲜品、冷冻熟制品、干制品。

分布 我国沿海均有分布。国内已有养殖。

国际贸易状况 活、鲜、冷沙蚕出口: 总量为1261吨,出口总额为645万美 元。其中,出口日本的数量为338吨,出口额为345万美元; 出口韩国的数量为 311吨,出口额为275万美元。出口泰国的数量为5.3吨, 出口额为5.8万美元,出口意大利的数量为4吨,出口额 为4.2万美元裙; 出口葡萄牙的数量为3.8吨,出口额4.84 万美元。

进口: 仅从朝鲜进口323吨,进口额为239万美元。

进出口检验检疫要求 参见附录。

进出口卫生注册要求 参见皱唇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