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罗非鱼养殖的繁殖技术

最近更新:2023-04-05

罗非鱼不需进行人工催情产卵和流水刺激,当室外水温稳定在18℃以上时,将在越冬池 (win teringpond) 中挑选出成熟的雌雄性亲鱼放入同一繁殖池 (breeding pond) 中,待水温上升到22℃时就能自然产卵繁殖。在水温25~30℃的条件下,一般每隔30~50d可繁殖鱼苗一次。

繁殖池的条件

位置 繁殖池宜选择在靠近水源、排灌容易、交通运输方便的地方,池四周不宜有高大树木和楼房,以 免影响光照。

底质 池底应平坦或略呈锅形,以便于拉网操作,底质以壤土或砂壤土为好,便于亲鱼挖窝繁殖。

池形、面积和水深 池形以东西长、南北宽的长形池为好,这有利于延长阳光照射时间和便于拉网操作。面积以0.1~0.3hm2为宜,面积太大,对投饵和收苗不利; 面积太小,水质不易控制、水温变化大。水深1.2~2m,池水深度应随季节及繁殖要求进行调节,如亲鱼刚下池时,水温较低,水深宜保持在1.5m以上; 待天气转暖、亲鱼开始挖窝产卵时,池水放浅到0.5~1m,利于提高水温和亲鱼挖窝产卵。亲鱼产卵孵苗后,视鱼苗密集程度适当增加池水深度。

水质 罗非鱼喜欢在较肥的池水中生活,池水以茶绿色和黄绿色为好,这样的水质富含浮游生物(plankton) 适于亲鱼和鱼苗对饵料的需要。但水质也不能过肥,以免致亲鱼缺氧浮头时吐出口含的卵,影响 出苗率。

繁殖池的清整、消毒和施基肥

亲鱼 (brood fish) 放养前,繁殖池必须清整和消毒。清整时先把池水抽干,捕去野杂鱼和清除池中杂物和堤基杂草,修补和堵塞漏洞,曝晒数天,待池底有3~5cm积水后,即可进入池塘消毒。常用的药物有生石灰、茶麸和漂白粉 (bleaching powder) 等。其中以用生石灰和茶麸较为普遍,效果也较好。生石灰用量为每公顷1 875~2 250kg,茶麸为600~750kg,漂白粉 (含有效氯30%) 为180~225kg。

清塘消毒后数天,即可回水 (进水口用密网防止敌害进入池塘) 并施足基肥。每公顷施经发酵粪肥3 750~7 500kg或绿肥12 000~15 000kg,把水色控制到呈茶绿色或黄绿色为宜。这种水色浮游生物数量较多、质量较好。

清塘消毒数天或十数天后,便可用数尾活鱼试水,检查毒性是否消失,如鱼生活正常、毒性已消失,便 可放养亲鱼。

亲鱼放养

亲鱼的选择及杂交制种 应选择体质健壮、体长20cm以上、背高体厚、色泽光亮、斑纹清晰、发育较好、无病无伤的个体作为亲鱼。如分别选择尼罗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等的雌雄性亲本进行单一品种同池繁殖纯种等。此外,有关杂交制种技术简介如下:

奥尼鱼 [Tilapia nilotica (Linnaeus) (♀)×Tilapia aurea (Steindachner) (♂) ] 奥尼鱼由尼罗罗非鱼的雌鱼同奥利亚罗非鱼的雄鱼杂交所得的子一代 (F1),具有明显的杂交优势,雄性率高达90%以上。雄性罗非鱼生长速度较快,养殖奥尼鱼可解决养殖过程繁殖过多而影响生长问题,可养成大规格商品鱼上市,其个体增重和群体产量比父母本都高,奥尼鱼的推广养殖,对提高池塘产量具有重大意义。

要选择亲本纯种亲鱼,一般每年选2次。亲鱼进越冬池时选一次,越冬后移入繁殖池时再选一次。可根据父母亲本的性状特征和体色等进行选择。尼罗罗非鱼的特征是体色呈暗棕黑色,体两侧有8~10条黑色垂直斑纹 (幼体多为9条),背鳍和尾鳍末端边缘为黑色,尾鳍终生有明显的黑棕色垂直条纹9~10条,胸、腹鳍呈淡红色。奥利亚罗非鱼体色为兰紫灰色,体侧具深紫灰色垂直条纹9~10条,背鳍上缘和尾鳍末端边缘淡红色,尾鳍上有许多淡黄色斑点,但不形成垂直条纹,腹鳍和臀鳍为暗蓝色。

选择尼罗罗非鱼雌鱼个体体重最好在150g以上,奥利亚罗非鱼雄鱼个体要比尼罗罗非鱼雌鱼大些。

福寿鱼 [Tilapia mossambica (Peters) (♀) x Tilapia nilotica (Linnaeus) (♂) ] 福寿鱼是莫桑比克罗非鱼雌鱼同尼罗罗非鱼雄鱼杂交所得的子一代 (F1),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 (hybrid vigor),体形与尼罗罗非鱼相似,生长速度比父母亲本都快。据观察,福寿鱼比莫桑比克罗非鱼增重快0.92~1.25倍,比尼罗罗非鱼增重快0.21~0.28倍,耐寒力 (cold endurance) 比母本提高3℃,比父本提高1.5℃,饲料系数 (food coefficient) 比父母本约降低0.31~0.65,起捕率比尼罗罗非鱼高,深受广大群众欢迎。

选择尼罗罗非鱼雄鱼亲本特征,可参照本节奥尼鱼有关部分。莫桑比克罗非鱼雌鱼亲本特征,在非繁殖期,体色为棕灰色到棕黄色,体表常有3~6条垂直暗灰黑色斑纹。繁殖季节雌鱼个体呈灰色,黑色垂直斑条消失,胸鳍淡红色,其余各鳍边缘红色。

福寿鱼是杂交种 (hybrid species),它的遗传性状很不稳定,如用福寿鱼作为亲本繁殖后代,其生长和鱼肉营养成分都比福寿鱼子一代差,故每年都要进行父母亲本杂交获得子一代 (F1)。

红尼罗罗非鱼 红尼罗罗非鱼又称 “珍珠䲞”, 是杂交变异种, 其亲缘接近尼罗罗非鱼, 具有体色红、腹膜白、肉质优、食性杂、容易养殖等优点,有一定国际市场,深受消费者欢迎,是一个有发展潜力的养殖 种类。

红尼罗罗非鱼繁殖的子代,体色较杂,必须进行选育。经不断筛选和培育获得的第五子代 (F5),其红色个体达75%以上,生长速度比未经选育的红尼罗罗非鱼快11%~16%,产量提高14%~26%。

雌雄鉴别 罗非鱼在全长4~5cm以下的幼体时期,雌、雄个体难于区别,全长达5~6cm以后,用肉眼便可辨别,主要区别在于雌雄鱼生殖孔 (reproductive opening) 特征的差异。雌鱼腹部下方有3个孔,即肛门、生殖孔和泌尿孔,生殖孔 (genital pore) 开口在肛门与泌尿孔之间,内与输卵管相接。雄鱼只有2个孔,即肛门和泌尿生殖孔 (又叫泄殖孔),泄殖孔 (urinogenital opening) 开口在一个小圆锥状的白色突起顶端,仅为一小点,在生殖期间,此圆锥突起略下垂,按压腹部有精液溢出。

此外,在生殖季节,雌、雄鱼体色差异也很大。雄鱼头、背、尾部颜色变红,有艳丽的婚姻色,而雌鱼的体色没有雄鱼那样鲜艳美观,全身为均匀的灰黄色。

放养时间、密度和雌雄配比 放养时间随各地气候不同而异。当水温稳定在18℃以上时,就可以将亲鱼移入室外繁殖池。华南地区一般在3月中、下旬放养,长江流域约4月底至5月初放养,北方地区约5月上、中旬放养。放养亲鱼要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进行。

亲鱼放养密度根据亲鱼大小,每平方米可放1~2尾。一般放养规格为150~200g/尾的亲鱼1 000尾左右,或放养规格为250~500g/尾的亲鱼600~800尾。雌、雄亲鱼的配比要适当,一般为3:1或4:1,雌鱼 要多于雄鱼。

亲鱼培育 亲鱼放入繁殖池后,因越冬期体质较弱,性腺发育差,必须加强培育。为了保持池中足够的饵料生物,视水质情况,要经常施肥和投饵。一般每隔5~6d每公顷施放经发酵粪肥1 500~3 000kg,或绿肥3 000~4 500kg。投饵量一般为亲鱼总体重的3%~5%。常用的饲料有米糠、豆饼、花生饼、豆渣、茶 麸、酒糟及配合饲料等。

产卵温度 亲鱼放养后,当水温上升到22℃以上,便开始陆续产卵出苗。罗非鱼产卵最低温度为19~20℃,最高温度为38℃,最适温度为24~32℃。

捞苗 亲鱼进入繁殖池后,当水温稳定在20℃以上,饲料充足时,20d左右就可见池边四周水面上分布着多群密集游动的小鱼苗。这时就要及时捞苗。

孵苗期间,一般每隔5~10d可用鱼苗密网或小拖网沿塘边四周捞苗1次。捞苗时应尽可能把粗苗捞清, 以免大鱼苗吞吃小鱼苗。

捞苗一般在上午当亲鱼不浮头 (surfacing) 或浮头下沉以后进行。捞苗操作要细致,尽量避免损伤亲鱼和鱼苗。收苗时宜把入网亲鱼和鱼苗一起放入一长条形丝织网池中暂养 (holding),先小心把亲鱼放回塘中,然后用鱼筛过筛,把不同规格的鱼苗分开,进行运输或鱼苗培育。

鱼苗计数一般采用 “开间法”或“杯量法”。所谓 “开间法”,是把网池中的鱼苗,先用 “白碟” 把它均匀分成若干份(称“大则”,一般习惯一次分6份),然后随机取其中一份,再将其分成若干份 (称 “二则”),按此法取至最后一则时,随机计算其中一份鱼数 (一般为数百至千尾左右),然后推算总鱼数。“杯量法” 即将布池中的鱼苗密集后,逐杯盛出,随机取其中一杯计算鱼数 (一般每杯数百至千尾左右),然后再 推算总鱼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