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虹鳟养殖的饲养管理

最近更新:2023-01-31

稚鱼及当年鱼的饲养 由于仔鱼孵化上浮日期先后不一致,需及时把上浮的稚鱼移置饲育池 (rearingpond) 内,待上浮尾数达到仔鱼孵化数的50%以上,需适时进行投喂。刚浮起的稚鱼索饵能力差,不集群,开始投喂时须注意使投撒的饵料遍布水面,以使各处的稚鱼都能吃到,待喂养2周左右,稚鱼索饵游动能力渐增,则可以把饲料撒到鱼较多的地方。开始投喂的一个月左右,是虹鳟养殖过程中比较关键的阶段。这一阶段喂养的好坏,对稚鱼的成活、生长有很大关系,在此阶段稚鱼体质好的生长很快,游动活泼,喜集游在 水流上游。

稚鱼开口饲料比较常用的有鸡蛋黄、牲畜的肝脏、脾脏、鲜杂鱼肉,水蚤干或啤酒酵母等,当前多用人工配合饲料。喂上述动物性饲料时,须先弄细或剁成糊状。后期投喂从池水流上游撒在水面上使鱼摄取,也可将制成糊状的饲料抹粘在细铁丝网上,分挂在池中,供鱼摄食。在后期稚鱼渐大,投喂时可将几种饲料混合调成糊状煮熟后,经细铁丝网挤下,使成小颗粒状,撒到水中。人工饲料可用水蚤干和啤酒酵母,或鸡蛋黄和啤酒酵母配制,两者比例以8:2较好。最佳为全价配合饲料。全价配合饲料是由动物性饲料、植物性饲料、脂肪、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其他微量添加物等原料,按适宜的比例配合制成,前期为粒径0.3~0.5mm的细颗粒状,后期投喂的粒径改为1mm以上。饲料中动物性蛋白量需高于植物性蛋白量。随着稚鱼的成长,可适当增加植物性蛋白含量,初期每天投喂次数需多些,日投6~8次为宜,期后逐渐减为日投2~4次。投饵量应依水温高低、鱼体大小而定,按池鱼总重量计算投饵量,一般水温10℃以上及稚鱼体长在13cm以下,干饲料按重量的2%~7%投喂,鲜饲料则按2.5%~13%投喂。体长14cm以上则干饲料按重量的0.5%~2.4%投喂,鲜饲料则按1.0%~4.9%投喂。当水温高,鱼体小时,投喂量需多,反之则少。

稚鱼池一般多为小面积的浅水池,池长15~30m,宽2~3m,每池并排注水。也可利用成鱼池饲养稚鱼,池水不可过深,初期水深可20cm左右,随鱼的生长水深可增至30~40cm。水温以10~12℃最适。初期放养密度每平方米可放5 000~10 000尾/m2。池塘注水量按每万尾6~15L/min计算,视稚鱼生长的大小 和游动能力变化酌情调节。

稚鱼饲养过程中,鱼的生长有快有慢。当一般达到体重1g左右 (全长4~5cm) 时 (投喂生长2个月左右),需要按个体大小不同挑选分池饲养,以免个体大者抢食多,影响个体小者索食生长。分池时稚鱼体重2g左右 (全长约5.5cm) 放养密度可以每平方米1 200~1 500尾。以后随着饲养时间的延长和鱼的生长变化,需要继续筛选分大小,疏稀池鱼密度。从5个月以后养到1周年 (体重约达10g,全长9cm以上) 一般称为当年鱼,鱼体重在20~30g的个体,放养密度可每平方米500~1 000尾,水温在10~20℃时,池水流量可以7~11.5 L/s适当调节,水温高时流量需加大。投喂的颗粒饲料粒径逐渐增为1.5~3.0mm。每日投 喂2次。

稚鱼池及当年鱼池的管理 主要是保持水流畅通,水质清新,环境清洁,防止水中缺氧和发生鱼病,以及防鱼逃逸。具体作法: 鱼池在临使用前需彻底清刷,并用漂白粉或生石灰进行清塘消毒; 在池子注排水口安装有纱网 (12目铁筛网) 的闸门,防止稚鱼外逃或野杂鱼进入池中; 经常检查并勤清刷闸网,防止残饵、落叶等悬浮物堵塞,保持池水水流畅通; 经常清除池底粪便,残饵等沉积物 (可用软胶管虹吸或用捞网清除); 适时筛选以不同规格大小分池饲养,这是提高单产的重要措施。

成鱼的饲养 生长到1年的虹鳟再继续饲养,一般则称为成鱼的饲养。这一阶段鱼的生长增重最快。由于虹鳟的肉质在小鱼和大鱼味道同样好吃,国际上虹鳟一般以尾重150~300g为上市规格,这样可以使养殖周期 (culture cycle) 缩短,收益快。据黑龙江水产研究所试验,在黑龙江省平均水温9℃时,1龄鱼再饲养4个半月左右,即可长到尾重200g。曾以平均尾重125.5g的二年鱼高密度 (每平方米放养13.5kg) 养殖,经过224d饲养,平均规格达到600g。

成鱼饲养的放养密度,主要受注水流量、溶氧量和温度等制约。在不采取人工增氧措施的前提下,成鱼饲养的放养量随鱼的规格增大而减少。随水温的升高需加大流量。例如,鱼尾重60~70g,其放养密度每平方米230~250尾,当水温10℃时,其池水流量需调在62~73L/s; 水温15℃时,其流量需调在117~136L/s; 水温20℃时,则流量需199~231L/s。如鱼尾重100~150g,其放养密度为100~150尾,当水温10℃时,则流量需104~132L/s; 水温15℃时,流量需196~251L/s; 水温20℃时,流量需323~428L/s。流速大小、每小时池水的交换次数,与池鱼的放养量成正比关系。虹鳟是一种适于高密度养殖的高产鱼类,成鱼的饲养根据水源、饵料源的情况,有稀养和密养的区别。稀养的管理与前述养稚鱼的方法大致相同。高密度养殖则技术性强、难度较大。

成鱼饲养池多为长方形,长宽之比10:1为宜。每池面积以100~200m2为最好,池底坡度0.8%,池水流速平均应大于2cm/s,一般可在3~15cm/s,池水交换率平均应大于每小时2次。鱼池并联供水较好。注排水口要设置防逃的拦鱼栅,注意检查,及时清除栏栅上的附着物,监测控制水质,溶氧量不得低于5mg/L,氨氮不得超过1mg/L。定期清除池底沉积物和排干池水洗刷池子。如进行高密度养殖时,需采取人工增氧措施,投喂营养丰富的优质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