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锯缘青蟹全人工育苗的幼体培育

2023-03-04

锯缘青蟹幼体培育是指将孵出的溞状幼体培育成幼 蟹的过程。

1.培育设施及消毒处理

锯缘青蟹育苗池可参照三疣梭子蟹育苗池,其幼体 培育设施及消毒处理与三疣梭子蟹相同(见本书第一章 第四节)。也可以专建锯缘青蟹育苗池,因亲蟹产卵批量 小,专建的育苗池以10m3以内的小池为宜。

2.培育用水的准备及调控

自然海水要经二级沉淀、沙滤后,再用200目筛绢网 袋过滤,方可注入培育池。池水开始不要注满,一般为育 苗池的2/3体积即可。

培育池注水后,应根据生产需要适时加入EDTA钠 盐3~5 g/m3水体,并接种单细胞藻类,金藻、硅藻、扁藻 等种类均可。并将池水调至幼体培育适宜的水质指标范 围待用。

3.幼体的选育及布池

为了提高幼体的成活率,减少污染,选择健康幼体进 行培育是生产中行之有效的措施。具体方法是:刚孵出 膜的幼体,在停止充气的情况下,由于幼体的趋光性强, 健康幼体会集群于水的表层和上层。这时,可用塑料桶, 塑料勺或圆底筛绢网袋将表层和上层幼体收集,放入幼 体培育池培育。也可用虹吸方法收集。溞状幼体Ⅰ期入 池的密度约为2万~5万尾/立方米水体。若不经选优, 布池密度可增大。

4.幼体的培育管理

(1)饵料及投喂。溞状幼体孵出后,立即开始摄食, 因此,适时、适量地投喂适口饵料可大大提高其成活率。 据研究表明:如溞状幼体开始摄饵的时间推迟半天,蜕壳 时间则会推迟1天,蜕壳成活率亦大大降低。所以,适口 的饵料是育苗的关键。当前育苗在溞Ⅰ、溞Ⅱ期的死亡 率高可能与开口饵料有关。椐龚孟忠(1994)研究表明: 在适宜的温度、盐度、溶解氧、酸碱度、光照、水流、底质等 生态条件下,采用生态系育苗技术,大量培养生物饵料, 以活体饵料多品种营养互补,采取藻类、轮虫、卤虫、桡足 类等动、植物饵料组合,幼体前期以投单细胞藻类、轮虫 为主,辅以投喂卤虫、蛋黄;中后期投喂以卤虫为主,桡足 类、藻类为辅。这样,能使幼体变态存活率达60%以上, 可达到批量生产蟹苗,并已被试验性生产所证实。

李少菁等(1998)通过对锯缘青蟹幼体发育过程中, 对饵料质和量需求的变化、饵料影响与制约各期幼体生 长及元素含量以及相应的幼体发育过程的消化道组织化 学、消化酶活力、饥饿实验和肝胰腺超微结构的变化进行 的研究也表明:在锯缘青蟹幼体培育过程中,其喂养模式 应以“早期以投喂轮虫为佳,溞Ⅲ、溞Ⅳ改喂卤虫”。根据 幼体消化酶活力和肝胰腺的超微结构研究,初孵幼体已 具备较为完善的消化能力,这说明锯缘青蟹幼体一经孵 化,主要依靠摄食来满足能量和发育的需要,所以在实际 育苗中,幼体孵化后应及早投饵,短暂的饥饿都会对其存 活率和发育产生重要影响。但由于溞Ⅰ和溞Ⅱ消化道的 形态与功能发育尚未发达与完善,其捕食多为被动行为, 轮虫是良好饵料,且大致以40~60个/毫升为宜。溞Ⅲ 以后,以投喂营养价值高,个体较大的卤虫为佳。此外, 在幼体培育过程中,还应注意投喂的轮虫和卤虫的自身 的营养价值,特别是其脂类的营养价值,需要的话应进行 EPA/DHA的强化培育。

关于幼体培育阶段各期的主要饵料及日投喂量,现 列表如下以供参考(表2-18,表2-19)。

 

表2-18 每只幼体在各发育期主要饵料平均日投饵量 (广西珍珠公司)

 

 

幼体期别 Z1 Z2 Z3 Z4 Z5 M C 备注
饵料种类
扁藻(×104) 3 5 7 2 0 0 0 视藻类浓度调整
轮虫(尾) 30 45 60 40 0 0 视残饵调整
卤虫(尾) 0 0 20 35 50 5 0 Z5后投卤虫成体
牡蛎、虾肉 

(占幼体重%)

0 0 0 0 0 250 350

 

 

 

表2-19 各期幼体的日投喂量(笔者)

 

 

期别 螺旋藻 

(×104/mL)

蛋白小球藻 

(×104/mL)

轮虫 

(×104/mL)

卤虫无节幼 

体(个/尾)

卤虫成体 

(克/万尾)

Z1 1 30 20~30 0.5~1
Z2 0.5~1 20 35~50 1~2
Z3 0.5 20 20 5~10
Z4 0.3 15 15 10~25
Z5 0.1 10 30~50 10~20
M 大于100 20~40

 

 

(注:锯缘青蟹幼体培育期间饵料生物的培养见本书梭子蟹幼 体培育部分)

(2)水质调节。锯缘青蟹幼体培育的水质指标:

A.水温:整个培育期间的水温可控制在25℃~32℃ 之间。前期温度要求低些,Z1最适水温为25℃~26℃, 以后逐渐升高到30℃左右。后期,即大眼幼体,水温可以 在27℃~32℃之间。应注意:Z5期临变态时,水温要求 略为低些,保持在26℃~28℃。在幼体培育期间,若水温 降至22℃则幼体发育慢,20℃可引起死亡。

B.盐度:幼体培育期间,盐度以27~30最为适宜。 早期可以略为高些,Z1~Z2为27~35;Z3以后为23~31。 注意在幼体培育期间特别要防止盐度的大幅度升降。

据王桂忠等(1998)关于盐度对锯缘青蟹幼体存活与 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表明:锯缘青蟹幼体有较宽的盐度 耐受范围,在盐度为23~35的范围内均能发育成仔蟹, 但以盐度为27的成活和生长情况最好。适宜早期幼体 (Z1、Z2、Z3)生长的盐度是23~35;后期(Z4、Z5、M)的生 长适宜盐度则是23~31。这种适宜盐度范围前移现象与 陈弘成和郑金华(1985)的结果一样。Arriola(1940)曾指 出锯缘青蟹有产卵洄游行为,即锯缘青蟹在交配后性腺 成熟时,从河中及咸淡水区游到外海产卵。Hill(1974)和 Ong(1966)也发现锯缘青蟹有入海繁殖现象。陈弘成和 郑金华(1985)在野外观察时也发现,大多数幼体抵达河 口沿岸时已是大眼幼体,之后变态为仔蟹。这些现象都 表明,在自然海区中锯缘青蟹幼体的生长发育过程经历 了从高盐到低盐的过渡。鉴于锯缘青蟹幼体随着生长发 育,其适宜盐度逐渐下降的特点。在生产性育苗过程中 应及时调节好适宜的海水盐度,以利各期幼体的生长发 育。他们的研究还表明,Z1、Z5和M的幼体死亡率较高, 而Z2、Z3和Z4的幼体则生长较为稳定,这说明Z1、Z5和 M对环境较为敏感,因此在育苗中应注意环境条件的控 制(表2-20,2-21)。

 

表2-20 不同盐度条件下锯缘青蟹各期幼体的平均蜕皮率及最终蜕皮率

 

 

盐度 15 19 23 27 31 35 39
发育 

即期 

蜕皮

最终 

蜕皮

即期 

蜕皮

最终 

蜕皮

即期 

蜕皮

最终 

蜕皮

即期 

蜕皮

最终 

蜕皮

即期 

蜕皮

最终 

蜕皮

即期 

蜕皮

最终 

蜕皮

即期 

蜕皮

最终 

蜕皮

Z1 3.3 3.3 43.4 43.4 63.9 63.9 72.2 72.2 70.0 70.0 70.0 70.0 52.8 52.8
Z2 2.2 61.2 26.1 77.5 51.1 75.1 53.9 78.8 55.0 75.9 53.4 59.4 29.5
Z3 2.2 72.9 18.9 75.2 40.0 90.3 48.4 85.9 47.3 79.0 42.3 67.3 20.0
Z4 1.1 73.3 13.9 91.5 36.7 95.4 46.1 89.4 42.2 62.4 26.0 55.6 11.7
Z5 1.1 71.1 10.0 69.0 24.5 78.2 36.1 78.9 33.4 35.0 9.5 6.7 1.0
M 0 18.2 2.2 47.6 12.3 66.5 23.9 56.7 18.9 5.0 0 0

 

 

 

表2-21 不同盐度条件下锯缘青蟹各期幼体的蜕皮间期(天)

 

 

盐度 15 19 23 27 31 35 39
Z1 9.3* 6.0 5.8 5.6 5.4 6.2 6.7
Z2 5.5 4.8 4.8 3.9 4.2 5.3
Z3 4.2* 4.9 4.0 4.3 4.7 4.8
Z4 3.9* 4.0 4.1 4.1 4.9 4.3
Z5 5.7* 5.2 4.6 5.4 5.8* 11.0*
M 9.1* 10.5 9.2 10.5 11.2*

 

 

*系一次试验的结果。

C.pH与溶解氧:pH保持在7.8~8.6之间,含氧量 维持在4 mg/L以上,有利于幼体的发育和生长。

D.氨氮:其浓度应控制在600 mg/m3水体以下。

换水:育苗生产中,换水应视育苗水质的实际状况而 掌握每天的换水量,表2-22仅供大家参考。

 

表2-22 幼体培育阶段的日换水量

 

 

幼体期别 Z1 Z2 Z3 Z4 Z5 M C
换水量(%) 添加 添加 20 30 50 60 100
添、换水网目 150 150 80 80 60 40 20

 

 

充气量:Z1~Z2期微弱充气,池水呈微波状;Z3~Z5 期气量加强,池水呈微沸状;M~C期强充气,池水呈沸腾 状。

吸污、换池:在育苗过程中,如果池底较脏,要用虹吸 管吸底,清除脏物。必要时换池,防止泛池。

(3)光照。光照强度控制在1000 lx左右,避免直射 光的照射。

(4)附着物的投放。在幼体发育进入大眼幼体后,为 了减少幼体之间互相残食,可投放附着基。附着基的投 放量一般2~3 m3水体投放1 m2,附着基以孔径1 mm 的深色平板式结节塑料网衣制作。附着基投放的位置要 求在水面以下20 cm,距池底30 cm。幼体密度过大或幼 体发育不齐时,可每天将附着基上的幼体移出另池培育, 使幼体发育同步,减少幼体间的自残。

(5)日常观察。水质指标的观测:如水温、盐度、pH、 溶解氧、氨氮、重金属离子等应每天及时检测,并作好记 录,发现超标应及时采取措施调整。

幼体观察:在育苗期间还应经常观察幼体活力、摄 食、变态、体表光滑度等情况,若发现幼体异常,应及时找 出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关于幼体的发育速度见表2-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