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百科

灵渠

2023-03-09

亦称“湘桂运河”、“兴安运河”。中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之一。位于广西兴安境内。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为统一岭南,令监郡御史禄(后世称其为“监禄”或“史禄”)兴修,以沟通长江水系的湘江与珠江水系的漓江。《淮南子·人间训》:“使监禄无以转饷,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高诱注:“监禄,秦将,凿通湘水、离水之渠。”长34km。唐后称“灵渠”,亦作“澪渠”,或作“秦凿渠”。采用可溢流的拦河坝(大、小天平)壅高湘江上源海阳河的水位,并用分水铧嘴将湘水分成南北两渠,南渠注漓江,北渠汇湘江。北渠占水量十分之七,南渠占水量十分之三,故有“三分漓水七分湘”之说。历代屡有疏浚改建。唐代筑斗门十八座,宋代为三十六座,清代为三十二座,顺次启闭,增高水位,使船只能越过湘、漓两水的分水岭。既便舟楫,又利灌溉。灵渠的斗门为船闸的先导,是最早的人工通航设施。秦、汉以后,中原地区与岭南交通,多取道于此。近代因公路、铁路的修筑,航道的作用逐渐消失,成为以灌溉为主的河渠。旧时年久失修,堤坝崩漏,渠道淤塞。新中国成立后,沿岸新建许多水渠、水库和大小水电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渠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