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百科

山东省刺参增养殖的发展变革

2023-03-04

1.刺参增殖

山东省的增殖方式最早是移植。20世纪70年代,刺参增 殖主要是投石增殖。1974年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建立了两 处各为0.1公顷的人工投石增殖区,投放稚参1万余头。1975 年9月投放全人工培育的平均体长0.5厘米的刺参苗3万余 头。1978年底至1979年初,共采商品刺参1 092头,鲜重198千 克,3年达到了商品刺参的规格。1978年农业部黄海水产研究 所在3公顷的增殖区内进行投石、投树枝和移植亲参的增殖试 验,两年分别投亲参8 461头和5 715头。至1980年1月,资源 量有大幅度增长,资源量比增殖前增加16倍。

进入21世纪,由于刺参人工苗种繁育量的增加和增殖技术 的进步,刺参的人工增殖进展很快。把刺参育苗、中间培育、大 规格苗种养成与增殖结合起来,可投放刺参苗种,也可投放亲参 进行增殖。不仅增加了刺参的资源量,而且还提高了自然海区 的刺参产量。

2.苗种繁育

刺参人工育苗最早是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于1958年进 行的,此后该项工作因故中断。从1973年开始进行生产性育苗 试验,幼虫至稚参阶段的成活率在5%~10%,育成0.5毫米稚 参7万~10万头/米3。到1980年该项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 进展,稚参出苗量基本可以稳定在2万~3万头/米3,出苗量最 多在8万~10万头/米3,最高可达15万头/米3,人工育苗成绩 已经超过日本。1983年经过科研单位的联合攻关,技术上有了 很大的突破,生产性育苗达到了产业化的要求。

此后经过20多年的生产实践,刺参人工育苗技术不断完 善,苗种产量每年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刺参育苗场主要集中在 烟台市的长岛、蓬莱和威海市的荣成、环翠等。山东省的刺参育 苗技术和苗种生产规模均为全国领先。

3.人工养殖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陆续开展了刺参的人工养殖试 验研究。1979年,荣成市马山港刺参养殖场在自然海区进行围 网养殖试验,主要目的是对一些瘦小的刺参个体(体重60克左 右)进行“投饵催肥”,投喂人工配合饵料从而加快刺参生长。经 过两个月的试验,摄食人工配合饲料的刺参增重量是对照组的 3倍。1981年,崂山县港东村在室外水泥池(50米3)内进行养 殖试验,刺参幼参(平均体长1.25厘米)饲养在内置石堆的室外 水泥池内,用鼠尾藻粉和鱼粉作为主要饵料。在水泥池内人工 饲养条件下,刺参养殖初期死亡率较高,此后死亡率低而稳定, 年成活率为63%。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人工育苗技术的完善,能够 批量供应各种规格的人工苗种,促进了刺参养殖业的发展。迄 今山东各地已经进行了海上筏式笼养、陆上室内池养、海上沉笼 养殖、坑道养殖、池塘养殖、潮间带梯田养殖、工厂化养殖等多种 形式养殖,均获得了成功。目前最主要的养殖方式是池塘养殖 和潮间带围堰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