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百科

2023-03-06

简称“纺锤虫”。原生动物门、内足虫纲、有孔虫亚纲的一目,䗴是一类已经绝灭的单细胞动物。

大多数营浅海底栖生活,借助丝状伪足运行,只有少数最后一个壳圈伸展而不包卷者,可能营漂浮生活。䗴类壳体微小,一般壳长在1—60毫米之间。壳体中心为初房,其外有许多壳室,围初房包卷而成许多壳圈,形状多样,有凸镜形、盘形、圆球形、纺锤形、圆柱形,其中纺锤形最为常见。1829年,Fischer de Waldheim 建立的第一个䗴属 [Fusuli-na]即根据其形状两端尖细、中部膨凸、似纺纱用的纺锤 [希腊文fusu]而命名。中国李四光教授简称之为“䗴”。

此类化石在海相灰岩中发现最多,在泥灰岩、白云质灰岩、钙质砂岩和砂质灰岩中少见。䗴类最早出现于早石炭世维宪期,晚石炭世时蓬勃发展,二叠纪早、中期达到鼎盛期,晚二叠世衰退,至二叠纪末期灭绝。由于䗴类的地质历程短,演化迅速,地理分布广,已建的16个䗴带已成为石炭-二叠系划分对比的重要化石。

䗴壳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