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波能弱潮河口。
位于北非,在埃及东北角注入地中海。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在喀土穆汇流,由此至海这段河道称尼罗河
(3 000千米)。自开罗以下进入三角洲地区,面积24 000多平方千米。在开罗以下20千米处,尼罗河分成2支分汊河道——罗塞塔河(Rosetta Branch)和达米埃塔河 (Damietta Branch),分别向北流入地中海,2条支流河道长皆240千米,平均宽为16—24千米。阿斯旺高坝建造前,尼罗河流量36×109吨/年,总输沙量(20—40)×106米3/年。自1861年在开罗以下建三角洲拦河堰,洪水期闸门打开,其中70%的洪水经罗塞塔河口入海,30%通过达米埃塔河口。7—11月为洪季,月最大流量21×109米3;最小流量在5月,1.5
×109米3。尼罗河在1904—1963年悬移质160×106吨/年; 1963年最低,不到50×106吨/年; 1954年最大,为300×106吨/年。自1964年阿斯旺高坝建坝以来,没有泥沙通过大坝,使泥沙迅速淤满纳赛尔湖,阿斯旺低坝拦截泥沙10. 5×106吨/年。尼罗河三角洲由于人类的干预使该海岸从向海堆积演变成遭受侵蚀、后退,使岸线形态发生变化。一般来说,直到本世纪初沉积物下泄量超过侵蚀,三角洲向海发展;1600—1898年尼罗河三角洲显著向海增长;1898—1909年几乎保持稳定;本世纪初至今,海岸遭侵蚀。地中海海平面波动对尼罗河谷侵蚀、淤积、三角洲形成,以及泥沙分布起着重要作用。逆时针旋转的东地中海涡流、沿岸环流、冬季风暴对尼罗河三角洲这个低波能海岸有一定影响,东南地中海潮差仅0.3米。
尼罗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