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类百科

第十一章 水生态环境的破坏

2023-03-01

一、水污染(Water pollution)

美国藻类学家Patrick(1953年)认为水污染是指任何带进水体的物质能够 使水生生物多样性指数下降,达到破坏接受系统中生命的平衡状态。他(1967 年)又提出:由于还原化合物的生物氧化作用或非生物氧化作用使水中溶解氧 含量下降;化学物及其降解产生可能有毒物质,如农药,杀虫剂,表面活性剂 等;工厂排放的废水或由于水温过高影响水生物的生理机能,如酶的活性等或 由于废水的沉淀作用,或浊度加大等等导致生态环境的改变。

二、水体富营养化

1.富营养化

所谓富营养化,是由于藻类等生物生产量增加,引起水体生态系统变化的 即是富营养化。富营养化的问题,是一个属于环境污染范畴的问题,是“人为的 结果”。富营养化与一般的污染不同。一般的污染大多导致生物生产力降低,而 富营养化却是营养物质的增加,往往提高了初级生产力,甚至提高了终产品 (鱼)的生产量,但严重时也导致鱼产量的下降以及引起其他的环境问题。因此, 作为生态环境问题来讨论富营养化,应考虑的是它的危害。可以这么说——由 于人类的活动,水体中营养物质增加,引起植物(主要是藻类)过量生长和整个 水体生态平衡的改变,因而造成危害的一种污染现象。

2.与富营养化有关的主要营养物质

氮、磷、碳、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

主要来源:

(1)地表径流(土壤和农业)大量的施用肥料是重要的来源之一,见表11-1 和11-2:

表11-1 各种类型土地流失的氮、磷量(g)

类型 N P
森林

牧场

施肥农田

荒地(无植被)

市镇

0.24

0.85

0.11

0.18

0.88

0.008

0.018

0.135

0.006

0.110

表11-2 各种牲畜产生的氮、磷量

种 类 排泄量(kg. 1000kg-1活重a-1)
N P

家禽

156

150

128

119

85

17

45

19

20

31

(2)畜牧业:各种牲畜产生的氮、磷量不同(见上表)。

渔业: 在网箱养鱼时,每生产一吨鱼每年要产生15kg磷和1.037kg的 BOD,因而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3)城镇人口(生活污水)

一般采用12gN/cd和2.25gp/cd(cd是每人每天的排出量)排出量又与该地 区的生活条件有关:如室内有给排水、卫生及淋浴装置时,则定为110~150L/cd。

表11-3 我国部分城市污水中氮、磷含量(mg/L)

城市 N P
上海 93
天津

南京

武汉

北京

西安

平均

50

33

28.7~47.5

26.7~55.4

36

39.8~45.1

3.2

11

11.5~34.5

11~39

4~21

8.5~10.2

(4)工业废水中的氮、磷含量随其产品的不同而差异很大,以马铃薯为原料 的淀粉厂废水其氮的含量为89~106mg/L,磷为27~80.5mg/L用其他原料生产 淀粉的废水,则氮为319 mg/L,磷76.5 mg/L,同是淀粉废水其间差异很大。而酒 厂废水中氮含量高达1900 mg/L。各种工业废水中氮、磷含量见下表:

表11-4 各种工业的氮、磷负荷量

工业 按年产值计算的Kg
P N
食品

纺织

造纸

化学

钢铁

冶金

水泥

毛皮

机械制造

1.53

0.55

0.73

6.4

0.21

0.007

0.067

0.1

0.19

0.1

0.056

0.019

0.360

0.005

0.003

0.007

0.25

0.046

据苏州市环保局公告:“目前仅乡镇企业,每天排放工业废水已达到20万 吨,每年约有挥发酚23吨,硫化物38吨,硝基苯43吨,铜23吨,六价铬1吨等 等排入运河。”(1988年)。

(5)大气降水,雨中含有氮、磷与气候及地区有关,氨态氮大于硝酸态氮。

(6)地下水可将岩石或土壤中的氮、磷物质溶解后带入水体。这些物质都将 促使藻类生长发育。

(7)围网养殖也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国1200条河流有850条被污染。

3.富营养化与藻类的关系

自然环境中水体富营养化的进程是缓慢的,但是由于人为的活动(排污等) 促使其富营养化的进程加快。水中营养盐数量的增加从而为藻类生长发育提供 了物质基础,大量的营养物,是以NH4和PO4的形式溶解(释放)在水中的,既 被藻类吸收利用也为藻类生长发育提供了物质基础,其种类数量又与水温密 切相关,常随水温变化而变化,冬季水温低于10℃时,以硅藻为多,到春季水温 为14℃~16℃时,鱼腥藻(Ananbaena)占优势,当水温达到16℃~18℃,它们就以 水华束丝藻(Apanizomewow flos aquas)为主,到夏末水温达到25℃左右时,铜绿 微囊藻(Microcystis sp)迅速繁殖,大量疯长,形成水华。这些死亡的蓝藻沉入水 底被细菌分解,又增加了大量的营养物。

20世纪80年代初(1983—1984年)我们取太湖56个点(断面)的水样,测 定其中总氮在1.2~1.8mg/L之间,2000年14个断面水样的总氮为8.6~26.5mg/ L,2005年10个断面水样的总氮为23.8~54.6mg/L,个别地点竟高达138.5mg/L 以上,2007年6个断面水样的总氮为145~180.6mg/L这期间如此逐年上升的 情况,表明太湖已遭到有机污染,水环境的生态也被破坏。实验检测表明:藻类 (漂浮)集聚处,无机氮的浓度与非聚集处相比,可增加10~20倍;有机氮的浓 度可增加30~400倍,其C:N明显下降,从而促进了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受光 照、水温、透明度,以及溶解于水中盐类等等因素的影响,藻类在与这些因素相 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过程中不断改变周围环境,同时藻类的种群结构,数量组成 也发生改变,而浮游动物等其他水生物的种类,组成也随之相应地发生变化。如 早期占优势的Arclodiaptomus bacilliqen的消失以及原有的一种类臂尾轮虫 (Brachiunus sp)和须足轮虫(Euchlanis sp)等及大量的食肉性晶囊轮虫的骤增 以及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的变化。都是由于藻类发生了变化,再引起其他水 生物种群结构,数量组成的改变:多数种类日渐减少,一些种类迅速骤增。最终 是蓝藻疯长,形成“水华”。

三、富营养化与水污染之间的关系

由于人类活动的关系,使大量的营养物质流入水体,其数量严重地超过了 自然存在的,从而促使藻类迅速生长发育。随着季节、水温的变化,藻类种群之 间也随之出现更替、在春季水温14℃左右时,鱼腥藻(Anabaena sp)占优势,到 水温18℃时,它们被水华束丝藻(Aphanizomenon flos-aquae)取代,到夏季水温 25℃时,则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大量发生形成“水华”,当秋冬水 温下降,这些藻类死亡时,其分解物常以NH4和PO4形式被释放入水中。在腐 烂死亡藻类漂浮沉降聚集处(俗称水花点),无机氮的浓度可增加10倍左右, 有机氮的浓度可增加20倍以上。C:N比下降到4:1~5:1,此时则出现“水华”。

富营养化导致藻类的大量繁殖,甚至出现“水华”但“水华”不可能长期的发 生,它又受环境及其自身的生命规律的影响而呈现出周期性。富营养化可使鞘 藻Oedogunius、水绵Spirogyra sp,的数量增加,大大的超过一些水生维管束植 物,促使丝状藻类的产量和一些水生植物的减少。

直到现在,富营养化与水污染之间始终没有明确的区分和分界线,尤其在 水质的处理(净化)中,更是如此,特别是污水中组成的有机物的不同化学元素 的相对浓度。如某个水体的C:N:P之比是100:10:1,那么如果流入的污水中其 他元素组成(有机物)的比例与其相同就不易引起水生态系统的破坏。如果流 入水中的物质,其(N+P):C的比例较高,此时就能引起营养物的过量,就可能发 生富营养化。当该比例差距更大时,就引起污染。

1.水污染(Water pollution)加速富营养化的进程

由于水污染,使藻类的种群结构、数量组成也发生相应的改变,首先是一些 耐污藻类,如裸藻等的出现,继之是蓝,绿藻,鞭毛藻类的大量生长繁殖,疯长而 形成水华,出现水体富营养化。

2.富营养化是水生态环境恶化的前(兆)导标志

在自然界中富营养化的发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其进程随时间和流入该水 域的物质变化而进行,往往要历经数百年甚至千万年,但是如果有人类的活动 参与,则其发生、发展将是非常迅速的。水体接纳过多的氮、磷等营养性物质, 使藻类以及其他水生生物过量繁殖,水体透明度下降,溶解氧降低,造成水质 恶化,从而使水体生态系统和水功能受到损害和破坏。严重的甚至发生“水华” 给水资源的应用工农业生产用水,水产养殖,旅游及运输等都将带来巨大损 失。

四、富营养化的危害

藻类过量的生长发育——个别种类的疯长,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其危害性: 藻类危害人畜,促使水体产生有特殊的气味、恶臭味。

可使水体具有各种异气味的藻类其内含物:

蓝藻——氨酸;

鱼腥藻——缩多氨酸;

绿藻——多糖均会使水有特殊气味。

硅藻、金藻——挥发油,也可使水有特殊气味。

直链藻——恶臭(极细的乳状油滴,很难去掉)。

星杆藻属的细胞腐烂时也可使水体具有气味。

在长期环境的作用下,藻类逐渐适应环境特性也与环境相关,因此很多藻 类具有气味或臭味。如鱼腥藻Anabaena(蓝)、水网藻Hydzoictyon(绿)、针杆 (硅) 藻Synedza、多甲藻Pezidinum (甲)、角甲藻Cezatium、束丝藻属 Aphainzomenon (蓝)、叉星鼓藻Stauzastzum (绿)、索球藻属Gomphosphaezia (蓝)、团藻Volvox(绿)、实球藻Pandozina(绿)生活于含有机质较多的污水中有 菱形硅藻Nitzschis;项圈藻Anabaena;裸藻Euglena;颤藻属Oscillatozia;小球藻 Chlozella;水绵Spicogyza毛枝藻Strgeoclomaum等。

微囊藻、束丝藻等,某些藻类在水中大量繁殖后,首先会促使水体变质,死 亡的藻细胞,沉入水底,在细菌作用、分解腐烂发生异臭味。大量微囊藻所形成 的“水华”,死亡、腐烂产生的恶臭,距湖边数里外都可闻到臭味,人们不得不掩 鼻而行。如1990年7月太湖部分湖区蓝藻爆发——微囊藻等,使当地一些水厂 被其阻塞,影响过滤而停水,造成一些工厂停产和居民无法正常供水。给当地造 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不良影响(周万平,1992)。微囊藻在其生长繁殖(代谢)的过 程中分泌的藻毒素对脾、肝脏有一定的毒性,可引起心脏血流量下降,血管扩 张,血压下降,激素的分泌改变。而且微囊藻毒素具有热稳定性和水溶性,很难 被破坏。自来水厂采用混凝、沉淀、过滤、加氯等处理方法,以及家庭中常用的 煮沸,加茶叶等等方法都不能除去这种藻毒素对人畜造成的急性危害。

蓝藻毒素不仅可毒死鱼类,而且可以毒死饮用这种水的牛、羊等大牲畜。 1976年我国河北黄骅县,曾发生过耕牛被毒死的事件。经对江苏沿岸历年来发 生赤潮的藻类调研结果,发现引起赤潮的藻类共有蓝藻2种,甲藻7种,硅藻 21种,金藻1种。据不完全统计,自1983-1987年,在泰国、韩国、菲律宾、阿根 廷和危地马拉等处赤潮已造成433人中毒,其中39人死亡,1986年12月我国 福建省东山县磁密村居民,误食了赤潮区采挖的蛤子,竟有136人中毒,其中一 人因抢救无效死亡。又据新华日报同年4月21日报道《红潮席卷港澳海域》,香 港渔农处官员估计,全港死去的养殖鱼多达1 500吨,价值约8 000万港元;菲 律宾因赤潮引起养殖贻贝死亡,造成损失达1 000万菲币(折合为50万美元) (曾昭琪1998年)。

我们对苏州运河某河段中锌的监测发现:苏州某工厂,用锌盐法制谷氨酸, 该厂排放废水中锌含量最大可达到3 000mg/L,那里沿河居民,有使用河水洗 涤衣服、淘米、洗菜的习惯。个别地点的居民甚至直接饮用。据报道:锌铜比值 升高引起胃及消化系统癌肿瘤发病率增高。Moiton(1975年)指出,胃癌和食管 癌与口服或摄入锌过多有关。Henkin证明工业锌中毒可使任何类型的癌肿发 病率增高。我国(1980年)报告胃癌病人血锌含量增高。该河段内蓝藻数量比以 往同期增加28.6%,其中以束丝藻为多,因此影响沿河居民的健康(罗秋波,李 祥麟1988年)。

污染水体,促使水体变质,破坏水质:

水体系统也和其他生态系统一样,是畅开的,不停地进行着物质交换。藻类 的生长(生命)周期一般为几天到几十天,即完成一代而死亡,这些死亡的藻类 在细菌作用下腐烂、分解,使水质缺氧、发臭、变质。在这种条件下,即使没有外 源营养盐进入,藻类还是能继续大量繁殖,促使水体富营养化。随着水体营养 化的发展其中藻类逐渐减少,而其个体数量则迅速上升。由硅藻、绿藻、甲藻、隐 藻等多种藻类组成的种群结构,数量组成逐渐转化成以蓝藻为主的类群。有些 蓝藻具有胶质,不能作为鱼类的饵料。有些蓝藻还含有毒性,可毒害人畜。死亡 的蓝藻在细菌作用腐烂而污染水体。

五、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的一般防治

当水体中营养(污染)物较多时,水体的自净作用受影响(限制)。此时,水中 藻类就会“疯长”,甚至形成“水华”。对这些过量生长的藻类,必须将其去除,常 用的方法:

1.化学除藻

富营养化后的一些供水水域如自来水厂,常采用化学物质如CuSo4等抑制 藻类生长,但是也常产生一些问题。CuSo4对各种藻类的杀灭量是不等的,如对 蓝藻类中的鱼腥藻属,微囊藻属,束丝藻属的使用量为0.12~0.5g/m3水;对硅藻 类中的星杆藻属,针杆藻属,平板藻属的使用量虽也是0.12~0.50g/m3水,但个 别种还有差异。对金藻属则为0.05~0.25g/m3水,对CuSo4最有抵抗能力的是绿 色鞭毛藻类中的:衣藻属为0.5g/m3水,实球藻属为20 g/m3水,空球藻属10 g/m3 水,蓝纤维藻属和栅藻属为1g/m3水,如使用量过多,反而不起杀(灭)藻作用, 可能还会促使某些藻类的生长。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期间,苏州横山自来水厂, 在杀灭贮水池中藻类时,由于盲目加大CuSo4用量,结果出现CuSo4使用越多, 藻类长得越多的现象。CuSo4用量过多,不仅会促使藻类生长,而且还直接影响 饮用者的健康,澳大利亚曾发生居民饮用了经CuSo4处理有藻类生长的水后, 结果发生肝功能受损事件。因此,用CuSo4灭藻,目前已不再使用。其他一些化 学药剂(2,3—DNQC2,3—二氯—1,4萘醌)由于它可使蓝藻细胞裂解,且对水 华蓝藻有选择性的毒害作用,以及双氯酚等等均能杀灭藻类或阻止藻类的生 长(曾昭琪、陈子涛1981)但是这些化学药品,对水质和饮用者的健康都有影 响;虽然杀除了藻类,而且也影响其他水生物的正常生长。

2.物理清(除)藻

采用网过滤捞取等手法,其效果较差,一般单细胞藻类都不易用网捞取,而 微囊藻细胞虽然小,但它们具有伪空泡,能够根据外界自然环境,特别是光照强 度来控制伪空泡的数量,以调节漂浮能力,以及有些种类形成的群体,如鱼腥藻 的大型不定型群体,它们常浮于水面,特别在高温,强光照,高pH值,营养盐等 适宜的环境下,其繁殖生长速度更快,从而形成群体,结成厚厚的一层,堆集厚 度从几厘米到几十厘米,这虽便于捞取,但由于机械作用,不仅使这些漂浮的 藻群被扰乱飘散开,而且在外力作用下促使部分藻类解体或断裂,散放出孢子 或断裂成新个体(段殖藻类)。因此不能彻底清除藻类,甚至越捞越多。

3.利用微生物的代谢

产物或培养物,如一些真菌产生的头孢菌素类的抗菌素及噬菌体,蓝藻病 毒SM—1等它们可引起蓝藻细胞裂解从而控制水花产生。这些产物对其他藻 类就作用不大了。

4.栽种水生高等植物

适当的栽种一些水生维管束植物。这些水生高等植物在其生长,发育的过 程中须要阳光和营养物质,它们就要吸收水体中的营养物和光(能)线。因此,也 就部分减少了藻类生长时要吸收的营养物和光线,从而使藻类生长受到抑制。 有些水生高等植物的茎、叶具有吸附水中悬浮物的作用,可提高水的透明度, 这些植物虽比藻易采收。(清除),使水质的感官性状得到改善。但仅能部分抑制 其周围小范围内少数藻类生长,同样不能彻底清除藻类。

5.放养鱼类直接吞食藻类

放养一些杂食性的鲢、鳙、鳊,吊养三角帆蚌水底除放养少量的底层鱼类 (鲫、鲤等)。

吞食藻类的鲢、鳙等水生物在控制水体富营养化中起到一定的作用,可以 作为一种生物操纵方法的生物防治途径(谢平1996)但也有研究认为:养鱼反 而促进了富营养化,虽然鱼类吞食了些藻类,但鱼粪,鱼的运动,代谢释放,浮游 动物种群的改变——鱼类选择性的吞食浮游动物,它们常吃掉了不少的大型浮 游甲壳类,如此就促进了浮游动物的小型化(黄祥飞1995)等这些因素都可能 促进营养化。

上列这些措施,只能改善局部水质,不能从根本上清除藻类的污染,使被破 坏的水生态环境恢复平衡。